• 自媒體圖書閱讀適可而止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2017-09-08





      “劉備我祖”精選微信公眾號里閱讀量高的文章收入《新史記·秉筆畫時代》,以“史記體”評論當下社會熱點、風云人物。視頻脫口秀“曉說”將2012年節目開播以來的文字資料整理出來,推出同名書籍。坐擁50萬粉絲的“懶兔子”微信公眾號定位于“新時代的家庭健康指南”,2016年整合公眾號圖文出版《醫本正經》,用幽默接地氣的話語普及老祖宗留下的中醫精髓……

      據了解,這些脫胎于個人微信公眾號的自媒體圖書一經出版,即登上暢銷書架,并取得可觀的銷量,有的甚至已加印幾次,銷量達到數十萬。這反過來剌激著更多的自媒體與出版社積極攜手,形成了時下新的書業風潮。

      自媒體圖書因所涉內容事先已在微信公眾號上贏得了廣泛關注與大量點擊,無論是選題的貼近性、表述的趣味性還是篇幅的適中性等方面,均符合許多讀者的閱讀需求。出版社結集出版,不啻于為微信公眾號的粉絲們奉上了一份福利,可供他們隨時翻閱,收獲輕松愉悅的心情。我的一位朋友喜歡歷史,最近買入一本某歷史知識微信公眾號自上線以來所有文章的集子。他說,集子的文章獨立成篇,茶余飯后抽10分鐘就能讀完一篇,非常符合自己的閱讀習慣,他寫文章時還經常引用文集中的事例,“買這么一本書可以用來查閱并隨時翻閱,挺不錯的”。

      自媒體圖書能給人以教益,然而,這類書讀得過多也未必就有益。畢竟,自媒體圖書有“輕寫作,快閱讀”的特點,雖然與當代社會人們娛樂至上的心態以及碎片化的生活方式相契合,畢竟只是吃零食。正餐還是要瞄準經典讀物,采取沉浸式、系統化的精讀,這樣才有助于以完善的知識體系豐盈思想。

      況且一些自媒體圖書質量堪憂。不少學者指出,圖書出版物應該是‘沉淀’后的文化產品,用這個標尺來衡量,自媒體圖書在“輕松閱讀”和“粉絲效應”之外,還需要增加思想、文化含量。

      清代鄭板橋有一首著名的《竹石》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巖竹品性引人贊嘆,紛繁擾攘之中也應堅持高品質的深閱讀。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