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藝院線:千呼萬喚要出來?


    來源:南方日報   時間:2017-09-12





      藝術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簡稱《海曼》)上映7天后,累計票房不足500萬元。雖然票房不起眼,卻在業界尤其是藝術電影觀眾群中激起了不小的水花。原因是它放棄了在全國商業院線中大規模上映,而只在全國藝術電影聯盟(簡稱“藝聯”)中的190家加盟影院的270塊銀幕上進行小規模上映——這是國內首部采取分線發行的電影。
      從王小帥為《闖入者》怒懟,到方勵因《百鳥朝鳳》下跪,中國電影人對建立藝術院線的議題也呼吁了多年。在此背景下,被視為藝術院線“雛形”的藝聯2016年10月成立。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海曼》試水成功,那么我們便有足夠的理由判斷,一條“無形”的藝術院線逐漸成熟。
      在藝聯之外,眾籌放映、視頻網站開設“文藝院線專欄”等嘗試同樣在進行當中,它們無一不指向一個目標:讓藝術電影在中國找到“對”的觀眾。
      “海曼”不孤獨
      藝術電影有自己的文化和掌聲
      2016年底,在去法國巴黎的飛機上,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意外發現可以觀看《海曼》。盡管當時已經很疲乏,而且影片是英文版,還沒有中文字幕,他還是饒有興致地看完了全片。觀影過程中,饒曙光心想:“國內的觀眾什么時候有機會在電影院看到這部電影呢?”
      不過放在當時,這個心愿在許多電影從業人員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從以往的市場規律來看,藝術電影在國內院線的票房表現都不太好,黃金場次更是難見藝術電影的身影。而單是和影院經理談排片,就是一件艱難的事。
      “大多數影院經理先看電影的導演和卡司,如果他都不認識,那就別談了。”紀錄電影《我的詩篇》導演吳飛躍有這樣的深刻感觸。
      他對南方日報記者坦言:“大家都在用卡司和粉絲來計算票房,判斷影片的‘市場賣相’,然后決定一個片子的生死。在這種情況下,紀錄電影和藝術電影等小眾電影一開始就被默認為‘冷門’,很難找到生存的機會。”
      客觀來說,《海曼》不像是一部有“觀眾緣”的電影,沒有宏大的場面,也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難以被國內的普通觀眾買賬。但《海曼》是藝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去嘗試分線發行的模式的電影——只在藝聯加盟影廳中放映。
      廣州金逸空中影城是藝聯加盟影院之一,金逸珠江電影院線負責人謝世明對南方日報記者說,以《海曼》上映首周末為例,其在該影城的上座率高達50%左右。
      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聯項目負責人汪憶嵐看來,分線發行是要配合“長線放映”來推進的。《海曼》享受到了這一“特別福利”,有望在藝聯加盟影廳進行長達3個月的放映。
      梳理網上的評論,不少觀眾表示,即便以前在網上看過了《海曼》,但在大銀幕上能給他們不一樣的觀影體驗:“在小熒屏上所看不到的細節,體會不到的沉浸感,在大銀幕上都重新獲得了。”
      《海曼》的目標觀眾是藝術電影愛好者等資深影迷。“分線發行”的模式,對影迷而言也是利好的消息。他們無需擔心想看的藝術電影壓根進不到影院,或者在影院上演“一日游”。
      此前,無論在中國電影資料館還是上海、北京舉辦的電影節的影展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觀影禮儀——影迷和觀眾安靜地從頭到尾觀看電影,影片放映結束后,掌聲響徹整個影廳。
      汪憶嵐留意到,在全國各地的藝聯加盟影廳里,影迷們觀看《海曼》時,這一場景時常會出現。“這讓我們既感動又吃驚。”她說,建立藝聯的初衷之一,是把電影資料館作為藝術影院的運營模式與經驗推廣到全國,“當我們還沒有完成這一目標的時候,竟驚喜地發現,它的觀影文化已經傳播到全國各地了。”
      “院線”變“聯盟”
      龐大的電影市場將進一步細化
      近些年,每隔一段時間,電影圈內就會掀起一場關于文藝片生存窘境的探討。
      藝術電影導演們時常為“小眾化”困擾。他們有一種執念,認為藝術院線或許是“《闖入者》們”的“烏托邦”。
      所謂藝術院線,是指主要放映藝術電影的多家影院組合到一起的院線,統一經營、排片。《岡仁波齊》導演張楊認為,這既方便觀眾到固定的地點去看自己喜歡的電影,也能提供給藝術電影足夠的排片量甚至相應補貼,利于藝術電影的良性回收。
      文藝院線的提法由來已久,線下影院也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努力。比如2007年的上海紅廟藝術電影中心和2009年開始營業的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但最終都未擴展成為院線。
      在2014年,中國電影資料館低調成立了“藝術院線項目組”,最初的目標是,建立一條覆蓋全國多座城市的藝術院線。據汪憶嵐回憶,隨著籌備的不斷推進,團隊接觸過國內不少要做藝術影院甚至搭建藝術院線的人,后來發現,這只能停留在紙面上,或者說是“紙上談兵”的小打小鬧。這是因為中國的面積太大,建立一條藝術院線風險過高。此外,中國人均占有的銀幕數已趨于飽和,假如重建一條院線,新增的銀幕對整個市場大盤來說同樣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這年年底,北京推出特色影院惠民放映項目,由中國電影資料館提供片源,選取市內3家影院,設立“藝術電影”“經典電影”“少兒電影”三類主題放映特色影院,在固定影廳、固定時間進行主題電影放映。
      “這給了我們靈感上的啟發。為什么不能將‘特色影院’的模式推廣到全國呢?”汪憶嵐琢磨著。
      綜合各方面考慮,項目組決定:與其“重起爐灶”打造院線,不如調動現有的資源,從影院中尋找加盟影廳。
      2016年10月下旬,在“方勵下跪”事件發生近半年后,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于長春宣布正式成立,并對外公布了100家藝術影廳布局。它們分布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50余座城市。作為首批加盟影廳,它們將保證每天至少放映三場藝術電影,同時保證每周至少有10個黃金場次放映。
      在試運營期間策劃了上海“早期珍寶電影展”“藏地密碼——中國藏地影像展”等影展之后,今年3月全國上映的《八月》,是藝聯首部參與全國發行的藝術電影。
      某種程度上,藝聯更像是一場“分線發行”的實驗。這足以讓業界歡欣鼓舞,并將之稱作藝術院線的“雛形”。
      導演賈樟柯呼吁建立文藝院線多年,他創立的暖流文化致力于為藝聯挖掘優秀藝術片源。賈樟柯說:“過去,藝術電影、商業電影、動畫片等都在一個渠道里發行,如今藝聯為藝術電影開辟了一個專屬的放映空間,可以讓龐大的市場進一步細化。”
      饒曙光同樣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差異化發展的空間已經打開,時機或許業已到來。“毫無疑問,藝術院線等差異化電影市場體系的建設,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也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但的確是中國電影從粗放型、數量型到精細化、集約化、普惠化方向轉變的關鍵所在。”
      互聯網助力
      “自下而上”爭取生存空間
      秦曉宇經常去電影院。讓他無奈的是,影院里放映的影片,大部分是主打明星陣容和話題性的商業片,千篇一律,很難找到一部想看的電影。秦曉宇覺得,藝術電影能滿足觀眾更深層次的審美需求,很多觀眾不再滿足于文化快餐式的電影,他們需要欣賞一些具有更高藝術水準的電影作品。
      站在導演的角度,他認為,大多藝術電影往往打破“套路化”的程式,進行先鋒式探索,還可以拓展觀眾的視野、增加人生經驗。
      《我的詩篇》的另一位導演吳飛躍始終相信,每一部電影,哪怕是小眾類型,都有屬于它的觀眾,他目前在做的是,將這些“對”的觀眾從茫茫人海中找出來。
      據吳飛躍的分析,當下“粗放”的排片體系,顯然無法與特別需要精耕細作的藝術電影和紀錄電影相匹配。2015年,吳飛躍發起成立了瞄準資深影迷的“大象點映”。得益于微信等互聯網平臺,大象點映將一個城市中喜歡同一部電影的人聚集起來,只要籌集到一定的人數,就會有電影平臺組織影院進行放映。
      目前,大象點映平臺點映過的影片既有國內文藝片,也有國外BBC等制作精良的紀錄片,包括《我的詩篇》《冬》《千錘百煉》《八月》《地球:神奇的一天》等,共點映了1800多場,大約15萬人次。而近日掀起全民討論的慰安婦題材電影《二十二》在上映之初也嘗試了眾籌放映。
      如果說將平臺方加盟的藝聯視為藝術電影放映的“塔尖”,那么由影迷自發組織的眾籌放映,更像是一場“自下而上”為藝術電影和紀錄電影等爭取生存空間的嘗試。
      吳飛躍不愿用“小眾電影”來描述紀錄電影、藝術電影。
      “它們是有真正的需求的,這個需求過去是被抑制的。現在我們可以通過眾籌放映,讓這種需求得以釋放。”
      “面對藝術電影,我們之前可能看不清它的市場價值,此類電影直接走常規的排片方式,一點優勢都沒有。而我們希望以點映積累口碑,讓市場看到它的價值和之前的預判是不一樣的,進而一起把它推向院線公映。”
      就連視頻網站也在去年加入到為藝術電影鼓與呼的潮流中——愛奇藝試水了“文藝院線”專欄,此舉希望借互聯網平臺延長藝術電影的“生命線”。
      愛奇藝電影頻道主編張依詩對南方日報記者坦言,藝術電影是無法用精確的概念來描述和界定的,通常是見仁見智。而該專欄衡量的標準大概有:相較商業電影,有一定的獨立性;有藝術表達;在國內外的電影節有提名或斬獲獎項。
      和實體影院為排片率錙銖必較不同,互聯網可承載的內容、數量和范圍遠大于院線。據悉,截至目前,該專欄已上線1500余部文藝電影。其中,《路邊野餐》《黑處有什么》兩部影片均收獲了上映一周千萬人次觀看的成績。近日在愛奇藝上線的《海曼》,則在幾天內累積了百萬的觀看量。
      “平臺式發行可以給小眾或藝術電影人及作品充分的表達、展示空間,并且能幫助發行方控制營銷成本,有利于電影營造口碑。”張依詩說。
      尊重市場規律
      不影響影院經濟效益
      形成“正向激勵”
      即便懷揣情懷,愿意單辟出固定影廳和場次放映藝術電影,但現實是,影院也是要盈利的。因此在選擇合作伙伴之初,藝聯就有特別的考慮:必須是多廳影院,這樣哪怕某部藝術電影的上座率欠佳,那么還有其他放映商業片的影廳用以“保底”。
      放映藝術電影的方式也很靈活,倘若預測個別藝術電影上座率有限,藝聯會以限場次上映或影展的形式來放映。
      汪憶嵐強調,藝聯不會強制要求加盟影院提供大規模的排片。“既傷害影院又傷害觀眾并且違反市場規律的事情,我們不會做。”
      事實證明,從運營的角度來說,藝術影廳是盈利的狀態,甚至賺了不少錢。
      7月7日,“見所未見:意大利輝煌藝術主題影展”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春等10座城市同時開映。影展舉辦期間,北京、上海等城市加盟影廳的上座率接近100%,全國上座率也超過80%。汪憶嵐說,整體算起來,影展為影院所帶來的收益是遠高于一般的商業電影的。
      又如在《八月》公映期間,藝聯以6.78%的排映場次占比,取得了17.55%的票房占比,一些影院還單獨為《八月》舉辦了宣傳活動,而此舉也會得到來自藝聯的相應獎勵。
      “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讓影院真切地感受到藝術電影所帶來的實惠和收益。同時給影院帶來精神上的榮譽感和認同感。”汪憶嵐認為,基于這兩點,能給影院一種正向的激勵,讓其更愿意放映藝術電影。
      金逸珠江電影院線負責人謝世明覺得,“分線發行”是一場雙贏的游戲。“可以攤薄影院放映藝術電影的成本,并讓好電影排到合適的黃金場次,更好地抵達觀眾。”
      不斷有影院申請加盟藝聯。藝聯成立之初,則曾提出3000塊銀幕的終極目標。汪憶嵐說,若只追求數字其實是沒有什么難度的,無非是多讓一些影院加入其中,她更在意的是:“這3000塊銀幕運營的質量會不會下降,上座率會不會降低,影院的服務能否跟得上。”這些細節在她眼里遠比數量重要。
      吳飛躍同樣提到,借眾籌放映為藝術電影發酵口碑,進而推高排片,也是尊重市場規律的行為。他特別強調,大象點映在甄選合作影片時非常謹慎。“在我們發起點映的時候,參與者是沒有看過影片的,他們之所以愿意參與,是因為相信我們的推薦。”這令吳飛躍感受到“重任在肩”。
      對藝聯而言,片源及盈利問題都不是最大的挑戰,在片源方面,不論國產片還是外國片,計劃都已經排到了明年。
      不論美國的獨立電影還是歐洲的藝術電影,它們的宣發走的都是低成本路線,并依靠很有“靈氣”的宣傳手段將目標觀眾吸引到影院。在中國的電影宣發成本不斷攀升的情況下,藝聯合作的藝術電影,以往多是靠媒體以“友情價”甚至“免費”的形式來進行宣傳的,汪憶嵐認為,這是不可復制且不具可持續性的。
      “該如何打破既有的宣傳套路,把更多的藝術電影目標觀眾吸引到影院中來?”當下藝聯仍在摸索當中。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票房依舊疲弱院線開啟整合 電影市場吹響“集結號”

      盡管統計時加入了網絡售票服務費,盡管近一段時間里進口大片輪番上映,但截至目前,國內電影票房市場依舊疲弱。作為電影行業下游的院線更是深知冷暖,抱團取暖正成為業內過冬的主要方法,一輪大規模的并購整合已經提前上演。
      2017-03-28
    • 兩極分化明顯院線產業將加速洗牌

      9月25日晚間,上海電影公告稱,擬掛牌轉讓公司下屬兩家去年以來持續虧損的影院公司。出售所得資金,將用于投資回報更好的新建影院項目。近年來電影市場快速發展,上市公司加速院線渠道布局。業內人士表示,院線票房受地域、人...
      2017-09-29
    • 中國成國際手機動漫規則制定者

      3月16日,國際電信聯盟正式發布手機(移動終端)動漫國際標準(標準號T 621)。該標準由中國自主原創、主導制定,是中國文化領域的首個國際技術標準。這是文化領域中國科技、中國標準走向世界的重要標志
      2017-03-24
    • 網絡文學出海 會成為中國的“新文化現象”嗎?

      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大大降低了數字閱讀的門檻。中國網絡文學產業經過20多年積累沉淀,產生了一批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家和一系列高質量網絡文學作品。借助海外翻譯的二次傳播,中國網絡文學在全球文創領域里異軍突起,成為一種值得...
      2017-03-28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