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在天津市舉行的2017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峰會上,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研究基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祝爾娟就“基于大數據分析京津冀產業協同的進展與企業發展態勢”進行了主題發言。她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2014年至2016年10月京津冀三地相互投資額為3573.28億元,其中,文化創意產業吸納投資占京津冀文化娛樂產業吸納投資總額的57.7%,居京津冀三地之首。
北京成三地資本輻射中心:對津冀投資占互投總額76.7%
祝爾娟表示,為了給政府決策提供客觀依據,京津冀大數據研究中心采用企業全量大數據,對2014年至2016年10月期間京津冀三地企業相互投資、聯合創新、行業分布及空間變化等進行監測和分析,以揭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三地產業協同發展呈現出的新特征。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0月,京津冀在營企業總數262.4萬家(不含分支機構),企業注冊資本總量達37.33萬億元,比2013年底增加了11.96萬億元,增幅達47.14%。其中北京增加了7.26萬億,在新增資本總額中占60.7%。
2014年至2016年10月京津冀三地相互投資額為3573.28億元,其中北京對天津、河北的投資額就達2742.4億元,占三地互投總額的76.7%。
北京已成為三地互投的資本輻射中心和資本凈流出地:北京對天津、河北的投資額占同期三地互投總額的比重,2014年占比58.93%,2015年占比80.81%,2016年占比82.58%,而北京從津冀吸資額僅占對兩地投資額的1/5。其中,北京對天津的投資傾向于研發環節(以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為指向)和資本環節(主要以現代金融服務業為指向);對河北傾向于制造環節。
產業升級步伐加快:北京文創產業吸納投資居三地之首
北京位居前兩位的行業是租賃商務服務業和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居于產業鏈的研發環節及銷售環節);天津位居前兩位的行業是金融業和租賃商務服務業(居于資本環節與銷售環節);河北位居前兩位的行業是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居于產業鏈的制造環節)。
從吸資重點看,三地轉型升級步伐在加快:北京科技商務文創成吸資重點,產業層次高端化。2015年北京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吸納投資分別占當年北京吸納投資總額的29.35%和31.6%。同時,文化創意產業吸納投資占京津冀文化娛樂產業吸納投資總額的57.7%,居京津冀三地之首。
天津先進制造和現代金融為吸資重點,升級步伐加快。2015年天津先進制造業(航空航天、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知識密集型產業)吸納投資占天津制造業吸資總額的36.6%。現代金融服務業吸納投資(457.14億元),占京津冀三地金融業吸資總額(1078.81億元)的42.37%,穩居三地之首,分別為北京和河北的1.02倍和2.64倍。
河北鋼鐵、化工和汽車制造成吸資重點,產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2015年河北制造業吸投額達909.43億元,位居三地之首。
北京成三地創新核心驅動力:新增專利數系河北4-5倍
2017京津冀藍皮書中的企業發展指數研究,采用了3個二級指標——企業實力、企業活力和企業創新力,共12個三級指標,對京津冀企業發展進行測度和評價。
北京創新優勢突出,海淀區最強。2015年北京企業新增專利數約占京津冀總量的65%,是天津的2-3倍,是河北的4-5倍;新增注冊商標數約占80%,三項專利數約占67%。在北京17個區縣中,海淀區企業創新能力最強。2015年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北京的50.0%,新增專利數量占北京的29.2%;西城區新增專利數占北京的26.6%。
天津新增專利數量及占比穩步提升、濱海新區創新優勢突出。天津企業新增專利數量,在京津冀地區的占比由2000年的17.4%上升至2015年的22.0%。天津制造業新增專利數和科技服務業新增專利數占天津的比重,2015年分別達到43.1%和38.9%。濱海新區創新優勢突出。特別是科技服務業,2015年濱海新區科技服務業新增專利占天津新增專利總量的47.7%。
河北新增專利數量增加但占比下降,制造業創新力有比較優勢。2000-2015年間河北企業新增專利數量保持增長,但在京津冀地區占比水平有所下降,由2000年的15.4%下降為2015年的12.6%。河北的制造業創新能力突出。在省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新增專利數量占比最高,2015年分別達68.0%和58.9%。河北的科技服務業創新能力提升較快。在省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新增專利數量占比,分別由2011年的9.3%和11.6%上升至2015年的13.6%和19.3%。
祝爾娟提出建議:北京依靠創新構筑發展新高地,依托科技人才優勢,在整合資源、建設服務區域、輻射全國的創新平臺中,發揮科技引領的核心帶動作用。天津利用自身的港口優勢、政策優勢和外資集聚度高的優勢,加強與北京的全方位合作,在助力北京、服務區域過程中,打造面向國際的先進制造研發轉化基地。河北依托現有的優勢產業,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記者:董菁)
轉自:人民網-產經頻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