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文物保護正走向文化自然遺產復合保護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    時間:2020-08-02





      文物保護離不開社會生活與自然空間,我國文物保護正走向文化自然遺產復合保護,成為生活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

      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在第五屆中國景區創新發展論壇暨中國旅游景區協會二屆五次理事會上說,文物保護過去是保護一個點、一個面、一座橋、一個塔、一個古建筑群等,文化自然遺產保護還要保護人們的生活空間,從宮殿、寺廟、紀念性建筑延伸至人們居住的房子、工作的工廠。人們生活的歷史街區、傳統村落、民族村寨也在變成保護對象。比如火星探測活動工作空間當天就要開始保護。從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到中國女排訓練基地都是保護對象,它們普普通通但是維系著人們的鄉愁,是文化記憶的最可靠載體。

      據介紹,隨著理念更新,文物保護與社會、自然的不可分割性日益明顯。過去泰山保護的是摩崖石刻,但石刻與山體不可分割,石刻內容與泰山文化不可分割,我國開創了把整體泰山作為一個項目申報世界文化自然遺產的先例。此后廬山、青城山、峨眉山、武夷山、黃山等全部進入世界遺產名錄。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又名復合遺產或混合遺產,據自然資源部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數據,我國是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自然遺產、雙遺產數量均位列世界第一。

      第五屆中國景區創新發展論壇暨中國旅游景區協會二屆五次理事會于26日結束,會議就景區在復工復產中創新、文化自然遺產復合保護等取得廣泛共識。文化自然遺產復合保護最重要理念一是時代傳承性,二是公眾參與性。單霽翔說,時代傳承性表明每一代人都有保護責任,子孫后代都有文化遺存的享用權利;公眾參與性就是文化遺存保護進入千家萬戶,不再是政府或文物部門專利,要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受益權交給億萬民眾。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文物保護不能總是“秋后算賬”

      文物保護不能總是“秋后算賬”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日前發布通告稱,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安邊鎮惠樓長城遺址遭當地村民破壞。
      2017-09-06
    • 文物保護呼喚更多社會力量

      日前,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研討會。就文物工作而言,社會力量指的是文物系統之外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社會力量在文保工作中發揮著什么作用?
      2017-09-21
    • 第八批“國保”核定 我國切實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傳承

      第八批“國保”核定 我國切實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傳承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核定了第八批762處新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古遺址、古建筑、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認為,這是我國切實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務實舉措。
      2019-10-08

    熱點視頻

    村里來了服務隊 ——記棗莊市鄉村振興服務二隊 村里來了服務隊 ——記棗莊市鄉村振興服務二隊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