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受歡迎的表演究竟有什么魅力?
有這樣一小段古典舞表演視頻在網絡平臺上很火。視頻里,一隊舞蹈演員踩著煙霧出場,婷婷裊裊,身段婀娜,薄紗搖曳,好似仙女下凡。有網友評論說:也沒看多少遍,就從晚上11點看到半夜3點而已!
這段表演是原創舞劇《杜甫》的選段《麗人行》,表現的是唐朝麗人們踏春出行的場景。這段舞,從專業舞臺跳到了熱門景區,跳上了抖音、微博的熱搜榜,如今,累計播放量已突破20億。《麗人行》獲得這么高的關注度,是因為太美了還是有“神操作”?近日,文旅中國客戶端記者采訪了演員、粉絲和當地文旅部門、歌舞團相關負責人,復盤其走紅的過程,探尋其保持高熱度的奧妙。
▲ 《麗人行》在抖音、嗶哩嗶哩、新浪微博等平臺上受到了網友喜愛,播放量不斷創新高。
一次“意外”——
劇場“默許”觀眾邊看邊拍
作為站在舞臺C位的“妃”,演員郭雅蕓認為,“奇跡”始于在湖南長沙演出那天。舞劇《杜甫》作為中國·長沙青年舞蹈季特邀劇目連演兩場。謝幕時,站在臺上的她環視臺下,用常說的話是“座無虛席,掌聲此起彼伏”。
“當晚吃夜宵時,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演出的盛況。一位負責宣傳的同事說,咱們把湖南觀眾震住了,觀眾一邊說‘太美了、太美了’,一邊用手機狂拍。我們當時有些納悶,因為在劇院里看演出,一般是不允許拍照的。”郭雅蕓說。
過了兩天,同事就在網絡上刷到了《麗人行》的視頻片段,網絡播放量最高的視頻是《最好看的一段》,當時,播放量就達到了2400萬,點贊數超過130萬。
很快,大家就弄明白了:這條視頻是由湖南一家培訓機構的舞蹈老師黃女士現場拍攝的,她給這段舞蹈配上了熱播電視劇《楚喬傳》的音樂《雙面燕洵》,發布在抖音上。無巧不成書,同時還有一位來自湖北的李姓高中音樂老師,她并沒在現場看劇,但她把朋友傳來的視頻也配上了《雙面燕洵》,命名為《#麗人行 好美》,也上傳到了抖音,一夜間點贊數突破了80萬。
“我當時還有點無奈,心想,我們精心打磨的作品就這樣‘泄露’出去了?因為按傳統的規矩,不經演出方允許,演出的視頻是不能放到網上的。”郭雅蕓說。
一發不可收,《麗人行》相關視頻在網絡上的播放量迅猛攀升。“美得無法呼吸。”“跳出了大唐盛世。”“江山朕都不要了。”……廣大網友在紛紛點贊、評論之余腦洞大開,自創的各種版本鋪天蓋地地涌現。有的把舞蹈片段制作成動畫,有的手繪《麗人行》仕女圖,更多的則是模仿。模仿的群體相當龐大,有專業舞蹈教師,也有工人、菜農、家庭主婦。模仿的版本各有千秋,有的像模像樣,有的令人捧腹。
“我一條條翻看,覺得網友腦洞好大哦。后來,我真的是邊看邊笑。你能想象嗎,網友太有才了,還總結出跳《麗人行》的‘速成秘訣’:轉身、順拐甩手四次、后蹬腿、360度甩頭、跺腳、起飛、環形甩頭……”
至去年2月17日11時44分,《麗人行》抖音前端話題播放量已達5億。
順勢而為——
線下線上協同策劃
火起來是無意之舉,但接下來的持續走紅,就離不開用心操作了。當時,《麗人行》的走紅很快引起了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的關注。重慶由此順勢展開一系列動作:總結推廣經驗、舉辦鑒賞推介會、策劃旅游營銷推廣活動。
不久后,這群身著繡羅、鬢垂金翠的麗人就在古都西安大雁塔南廣場再次翩翩起舞,給觀眾帶來穿越時空之感。這是由重慶市文化和旅游委發起的重慶《麗人行》西安快閃活動,意在用特別的方式邀請西安市民到重慶旅游。
▲ 《麗人行》西安快閃活動人氣火爆
“因為是戶外演出,沒有專業舞臺,因此整個舞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壓縮。特別是開場時,妃拖著長裙的那一段就刪掉了。”重慶歌舞團市場部王萃霞說,當時演繹的是特別為戶外景區演出場景打造的5分鐘版本,首尾部分均有所調整。
▲ 在戶外演出,舞蹈里的精華內容沒變,動作也沒改,只做了些縮減
“這個5分鐘的版本是舞劇總導演韓真之前自己改的。舞蹈里的精華內容沒變,動作也沒改,只做了些縮減,比如以前走10步的地方可能現在就走個五六步,以前擺造型會持續兩個8拍,現在改成一個8拍,這樣就適應了戶外演出的條件。”重慶歌舞團舞蹈部副主任劉倩說。
“我們的那身行頭,再加上專業舞蹈,走到哪兒都特吸引人,有人追著我們看、堵著我們拍。有一次,我們在南寧商業街演出,被觀眾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演出完是靠保安開道,我們才得以‘溜走’,不然的話一時半會兒真是走不掉。想起來,真有點國際巨星的感覺。”劉倩說,這次在西安景區演出時,演員們先找了個地方藏起來,等準備開演了才“現身”。
▲ 線下人山人海、線上人氣爆棚的《麗人行》
“音樂一響,人就過來了,越聚越多,都拿著手機不停地拍。跳到‘網紅段’的時候,有些觀眾就認出來了,他們就會跟著一起跳。我聽到還有人在旁邊喊:‘快!這就是網上最紅的那個視頻!’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當中還有外國游客,看樣子他們也喜歡我們的舞蹈,等我們跳完了,他們走過來對我們直豎大拇指,還求合影!”
線下人山人海,線上人氣爆棚。作為活動策劃方之一,“抖音重慶”現場跟拍,并發起了“#重慶麗人行”挑戰賽話題。當天下午4點,播放量就突破了2000萬,并以每秒約5000次的速度不斷攀升,截至5月30日,數字攀升到了1.8億次。
至此,《麗人行》的“IP裂變式曝光”總量已達10億+。
文旅融合——
從網絡熱到景區
如此高的網絡熱度怎樣轉化?
西安快閃活動結束一周后就是“五一”小長假,《麗人行》這時走進重慶統景溫泉景區駐場演出,每天兩場。
▲ 《麗人行》走進重慶統景溫泉景區駐場演出
“西安快閃活動的目的就是推廣重慶旅游。我們選擇了重慶旅游‘五張牌’之一的溫泉牌,在溫泉中又選了統景溫泉。”重慶市文化和旅游委有關負責人說。
那邊,策劃方運用頭部媒體文章、圖集、視頻、問答、微頭條、H5等形式宣傳“重慶麗人行”,同時,以景區宣傳視頻鏈接購票的形式,向溫泉景區引流。
這邊,景區也在小長假期間推出系列優惠活動,如通過網絡平臺購票可享8折優惠,同時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以抽獎互動形式送出100張免費票。
數據顯示,小長假第一天有3000名游客在景區感受到了《麗人行》的魅力,游客比上年同期增加近30%。
當時有位來自陜西漢中的游客特別興奮,他通過刷視頻了解到《麗人行》要在統景溫泉演出,專程趕過來看現場版。他說:“誰能想到,泡溫泉的時候還能看獲得過舞蹈大獎的舞蹈節目,絕了!這下我拍的短視頻有人看了!”
《麗人行》的腳步還在飛快地走。5月,參演浙江衛視綜藝節目《青春環游記》;7月,參加淺憩民宿“天空之鏡”演出;8月,亮相央視三套七夕特別節目《天下有情人》;10月,助演西流沱千燈會……走紅后,《麗人行》的演出邀約不斷,頻繁亮相各類文旅節慶活動,同時曝光度也更高了。就這樣,《麗人行》從年初紅到了年尾,演出團隊當年底還榮膺2019年重慶“年度紅人”。
疫情之后——
再“出圈”進行時
進入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節奏和安排,線下演出一度按下暫停鍵。而網絡平臺上,《麗人行》的視頻觀看數據還在不斷攀升。重慶歌舞團沒閑著,于2月10日在線復工。
他們與多方洽談合作,與文創企業、茶葉企業達成了合作,以《麗人行》IP為基礎,聯合開發創意筆記本、石版畫、“娘娘的茶”等衍生產品。
▲ 《麗人行》相關文創產品相繼亮相
5月,重慶歌舞團參加“以舞抗疫”首屆網絡舞蹈嘉年華,發布《娘娘教你跳<麗人行>》Vlog,吸引10多萬網友觀看。同時,還開設了舞蹈、聲樂品牌號,構建視頻類自媒體矩陣,試水“歌舞云端演藝”,將《麗人行》IP融入短視頻創作和線上直播中。演出漸漸復蘇后,《麗人行》又多次參演大型衛視晚會等線上線下演出活動,曝光度和網絡人氣穩住了。
“文創產品開發和云端演藝,是我們應對疫情的舉措,也是未來拓展延伸產業鏈的必由之路。”重慶歌舞團董事長黃猛說,疫情帶來的考驗和未來發展的需求,倒逼他們優化要素配置和產業布局,探索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歌舞藝術與旅游、生活深度融合的經營發展模式。
這一系列舉措讓《麗人行》疫情過后再“出圈”。抖音前端數據顯示,《麗人行》話題播放量最新數據為12.8億+,比去年年底漲了近2億,后臺數據則累計達20億。而微博、嗶哩嗶哩平臺,相關話題或視頻點擊量分別達2億+和2000萬+。與此同時,文創合作也開花結果。“我們專門斥資15萬元請了專業的設計師進行二度創作。”合作茶企的營銷總監丁女士說,“首次合作開發的‘娘娘的茶’月餅禮盒,在中秋節前半個月,各門店就銷售一空了。”
大家怎么說——
能火起來是有原因的
那天鬼使神差地就拍了
那次我是在朋友邀請下去劇院看演出,對舞劇《杜甫》是一見鐘情,特別是舞段《麗人行》,我太喜歡了。當時感覺那些女孩子們就像從古畫里走出來一樣,我陶醉得不行。鬼使神差地,我就拿手機拍了一小段。回家后我還是很興奮,捧著手機看了又看,都沒休息,把手機拍的視頻片段配上《楚喬傳》的音樂,發布在抖音上。沒想到的是,這條視頻突然火了,當時我的粉絲就從幾千漲到了5萬+。
真是意外的驚喜。希望以后我們能更多地看到這樣精湛的藝術作品,我的微信朋友圈和視頻號有了好內容可發,同時還能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跟網友們一起分享、學習和討論。
——湖南舞蹈老師黃女士
一個姿態就排練數月,該火
雖說走紅來得有些意外,但我覺得,這部作品本就該火。
《麗人行》中最精彩的是從古代文物唐俑的造型中汲取了豐富的元素。舞蹈里的抬手、送腰、踢腿、扭胯等動作,都經過仔細推敲和反復打磨,基本要求是靠近唐代美學標準,且每個動作都有精準的“度”,肩膀抬高一點不行,壓低一點也不行,否則韻味就會改變。
我扮演的是“唐代第一美人”——妃的原型楊貴妃。“三千寵愛在一身”“回眸一笑百媚生”,如何表現她媚而不妖,對我來說挑戰不小。肢體動作我不擔心,但起初怎么也找不準那種“高貴的嫵媚”的感覺,那就全程微笑吧,硬撐下來,演完腮幫子都酸掉了。
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我們團里排練廳的墻壁上貼滿了杜甫詩,每個參演演員都有一本杜甫詩集。在排練時,光是表現詩中游春仕女“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慵懶之態,大家就花費了數月時間練習。
——重慶歌舞團演員郭雅蕓
“偶然的背后有必然”
《麗人行》的走紅,是主管部門、網絡平臺、廣大網友和我們院團共同推動的結果,偶然的背后有必然。
其一是作品優秀。將漢唐舞與現當代舞語匯有機融合,中西合璧,以“中國傳統文化+新媒體場景設計”,追求美學新高度,營造詩情畫意,給人以很好的審美體驗。
其二是演出品質。不管演出任務有多重,不管受眾群體是誰,不管在什么樣的舞臺,我們對演員的要求始終不變,那就是: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不能松,精益求精的演出標準不能降,重品質、品位、品牌的原則不能丟。
其三是保持曝光度。在此之前,伴隨著舞劇《杜甫》的巡演,《麗人行》年均在主流媒體曝光500多次,兩度亮相央視熒屏,2018年參演影視劇《唐磚》后,一直活躍在微博、嗶哩嗶哩、愛奇藝等網絡平臺上。
——重慶歌舞團副總經理王曉萍
記者手記
通過復盤《麗人行》,我們看到,這臺精品舞劇的走紅,竟是從熱心觀眾在劇場“偷拍”并發布到網絡開始的。短短的視頻就像一扇向更多人開放的門,讓不在劇院內的人們看到了精彩,傳播奇跡由此啟動。這不禁令人反思:萬眾傳播、萬物上新的今天,云端直播演出成為趨勢的當下,劇場里的一些老規矩是不是也應該被重新思考?
成功或許需要千萬條支撐,有偶然之機也有必然之道,最根本的,還是觀眾的喜愛成就了《麗人行》這個IP。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互聯網時代,文化傳播有了更豐富的載體和渠道,精品的文化藝術更要會用、善用科技力量,“走”到人多的地方去。這就需要我們順勢而為、主動謀劃。當《麗人行》走紅網絡之后,當地文旅部門很快發現了它的潛力和價值,整合資源和渠道,策劃推動事件營銷,致力打造現象級IP,進而嘗試在文旅融合的層面發力。這需要敏銳的眼光,更要有與時俱進的思維和智慧。
文旅深度融合創新、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文化建設、藝術創作的成果將進一步提升大眾旅游消費的品質需求,并從需求側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我們希望,探索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歌舞藝術與旅游、生活深度融合的《麗人行》能為業界帶來些許啟示,期待有更多這樣的文化IP在守正創新的過程中涌現,綻放異彩。(張婷)
轉自:文旅中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