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回流,是今年最耀眼的現象之一,它發生在旅游、海淘、免稅購物、藝術拍賣等眾多場景;海外回流,也是國內文旅業的一次機遇,它帶來多領域銷售業績的逆勢上揚;海外回流,更是國內企業拓展市場、創新升級、促進大循環的難得契機。
●現象篇:人流在哪里,市場就在哪里●
“航旅軟件更新了,我順便看了一下前幾年的記錄,共飛了16個國家,今年疫情鬧的,我還一次沒飛過。”一位驢友的話,生動展示了近兩年出行曲線的變化:2019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達到1.55億,比上年同期增長3.3%。但2020年,這一增長戛然而止,何時恢復仍未可知。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日前發布的《中國出境旅游發展報告2020》,在疫情沖擊下,2020年的出境旅游發展基本停滯。可以想見,2019年的1.55億人次游客的旅游需求正加速回流到國內旅游市場。
“攜程在今年‘十一’期間創造了多項同比增長的業績:國內酒店間夜量(酒店房間出租率計算單位)、機票預訂同比恢復超100%,機票訂單量環比9 月增長超過100%,私家團的游客量、門票預訂量同比增長超100%;租車業務同比增長超50%。”攜程首席執行官孫潔介紹。
“經歷疫情洗牌,途家的線上房源數量不降反增,國內民宿存量由先前的180萬套增加到230萬套。老洋房、木屋、吊腳樓、別墅等一類適合家庭出游、場景多元化的特色房型,在疫情下客單價不降反增,很多時候還一房難求。”途家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李珍妮也說道,疫情使得大眾出行更傾向于周邊自駕游,更愿意入住那些專注于風情體驗、休閑吸氧、設計獨特的高品質民宿。
在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暴發期間,美國耶魯大學藝術學院平面設計系碩士畢業生、“90 后”藝術家黃之妍開始了這一特殊時期的視覺研究——比如在短影片《漫步》中,用一只小型犬般矮小的機器人去探測外部世界,通過藝術的方式來考察社會中人的觀看行為,并結合可遙控機器人等新技術手段,讓觀眾重新思考自身與世界的關系。雖然疫情肆虐時期她的作品屢屢獲獎,如《漫步》獲得法國國際藝術圖書與電影節“藝術家最喜愛的影片”獎,充氣雕塑《114號房間》獲美國“Fusion Art”入圍獎,但疫情的嚴重還是讓黃之妍果斷選擇回國發展。
黃之妍在京舉辦個展“疫情下的觀看之道”,圖為展出作品
“疫情使得國外的就業環境不好,而國內發展比較樂觀。雖然韓國、日本、美國的藝術、設計行業都有成熟的產業鏈和設計組織,中國藝術設計行業卻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黃之妍說。
像黃之妍這樣回國發展的年輕藝術家并非孤例,在后疫情時期國內也出現了海外人才“回流”的高峰。根據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的大數據顯示,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有過海外留學經歷的海外人才新增注冊脈脈的人數持續走高,半年增長率為213%。
“很多在英美留學的學生因為疫情回不去,便增加了在國內藝術機構實習的需求,我們就吸收了很多來自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紐約大學等學府的學生。畢業生在國內的工作需求也變高了,但因為國內藝術崗位數量沒有明顯增長,所以很多人選擇回國繼續深造,中央美術學院一個博士名額可能有200個人競爭,這種是以前不曾遇到的。”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副館長尤洋對此也深有體會。
知名藝術機構尤倫斯今年疫情后舉辦的“喚醒萬物——百度AI沉浸式互動藝術體驗展”展覽現場
中國市場的快速復蘇和中國跨境電商的強力連接,使得海外購物的主力人群——國際目的地游客群體,迅速將購物需求釋放到中國的跨境電商和免稅店中,遭受巨大打擊的全球時尚零售業逆風翻盤。有一系列數據為證:
日本規模最大的綜合免稅店樂購仕關閉一半門店,美國百年零售商Lord&Taylor申請破產保護,LVMH和開云兩大奢侈品集團半年報業績慘淡,愛馬仕上半年凈利腰斬,美國時尚品牌Everlane關閉了全部6家實體門店。
然而今年3月至6月,Everlane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同比去年實現了3位數的高速增長,在天貓國際“6·18”期間的銷售額更超過了4月和5月的總和。與此同時,天貓國際“6·18”狂歡購物節中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地超4000個海外品牌同比實現增長翻倍,逆風翻盤。
來自考拉海購的資料同樣顯示,今年2月開始,來自全球21個國家的近1000家海外品牌入駐了考拉海購,銷售增幅亦均超過100%。考拉海購8月奢侈品的銷量環比也增長185%。
“入駐中國線上平臺,進入穩定復蘇的中國市場的同時,還能接觸到海量高凈值人群,最終實現線上拓銷。”Laox集團中國區總經理傅祿永表示。
旅游人群回流帶動了海南三亞國際免稅城一整年的“購物狂歡”。2月20日,三亞國際免稅城恢復營業,第二天它的電商渠道日銷售額就突破4428萬元。此后,它一路推出“三八女神節”“雙品購物節”“2020年第二屆海南離島免稅購物節”等一系列優惠促銷活動,經營收入節節攀高。自7月啟動的第二屆海南免稅購物節,經過為期3個多月的島外推廣活動,共收獲線上總曝光量1億次。
海南中免集團免稅店里涌動的旅游購物人潮
“今年暑期游海南打了漂亮一仗,其中一大部分原因就是以往青睞國外游的游客,紛紛來海南避暑度假和購物了。‘免稅購物節’等活動等于在免稅機制上再享折扣,也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到來。”海南省旅游協會副秘書長葛明明說。
●舉措篇:“流量”暴漲,如何轉變為“留量”●
多領域的海外回流,帶來多領域銷售業績的逆勢上揚,也給國內企業帶來拓展市場、創新升級、促進大循環的難得契機。
攜程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明年會從內容、產品、供應鏈和質量4個方向深耕國內旅游市場,并以深耕國內為基礎,實現全球戰略的布局。在產品方向上,攜程將著重挖掘如精品民宿、特色玩樂等小而美的新一代旅游產品,并持續給予這類產品以專有流量。攜程是交易型平臺,但以后的目標是還要成為用戶尋找旅行靈感、互動交流的平臺,這是攜程即將展開深耕的內容板塊。而在供應鏈端,攜程會試圖打通從內容到交易的閉環,覆蓋產品、平臺規則、排序、攻略、營銷五個與供應商緊密相關的環節。
途家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李珍妮:短視頻、云旅游、圖文段子、直播種草等新穎營銷手段對大眾消費習慣的影響不可小覷。要抓住流量大潮中公域流量的渠道和機會,也要借此機會樹立好自己的私域流量。在這一方面,途家早已布局了集結百萬粉絲的旅行達人、網紅博主等的“美宿家”矩陣,對旅行目的地生活方式和優質民宿等打卡推薦,帶給更多用戶身臨其境般的種草體驗。在途家“美宿家”的種草引流下,上海馨廬民宿、威海梧桐民宿等收獲上億人次品牌曝光,一躍成為區域網紅民宿代表,不僅帶動了入住率、好評率,部分民宿平均入住率甚至提升到90%。
景域驢媽媽品牌部負責人李秋妍:任何景區都應追求從流量向“留量”升級,關鍵有幾點:一是把目的地更多的優質資源如景區、酒店、地域文化、民俗習慣、生活方式、人物等培育成新的網紅;二是以主流消費人群喜歡的方式形成持續性傳播;三是培育目的地特有的度假生活方式,強化主題酒店、文創伴手禮等綜合文化體驗在旅游消費中的比例。留住游客,景區要從產品創新、文化內涵提升、營銷、服務和體驗等多方面下功夫,接下去,景域驢媽媽會幫助合作景區從這幾方面全力打造。
藝術家牧野:目前中國還沒有那么大的藝術市場,所以從國外猛增回來的這些人才,雖然給國內藝術市場帶來了新鮮血液,但他們如何在國內發展,還要打一個問號。
中國創意產業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元浦:今年海外留學被阻斷,國內九大美院、八大藝校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加大招生規模,就是個非常明智的吸納人才的做法。另外,今年海外學子回國創業的也特別多,政府應定向重視今年的海歸創業,加大對它的寬容度和扶持力度。
專家們建議:針對海外回流人才,可以提供優質待遇吸引他們回國。設立專項資金,幫助其開展學術研究和技術開發、資助短期回國學術交流等。針對高校引才現狀,將政策、資金和項目等更多地向高校傾斜。
中國旅游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中免集團總經理陳國強:三亞國際免稅城是全球最大的單體免稅店,這里囊括了350多個國際知名時尚消費品牌,云集了許多國際大牌的亞太旗艦店和最新概念店,也成就了品牌單店銷售全球領先的奇跡。接下去,中免集團將以更多元的合作關系、更開放的合作格局、更穩健的發展方式、更宏大的發展視野,開創全新的中國乃至國際免稅行業合作的新局面,迎來中國旅游零售市場的“中國時間”。
中免集團有關負責人:如何迎接中國旅游零售市場的“中國時間”?海南的做法是把免稅機制當作提升旅游形象、打造“旅游+免稅”新名片,甚至是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與消費升級的重要抓手。首先是政策上進一步放寬,6月29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公告》,包括離島旅客(包括島內居民旅客)每人每年累計免稅限額提至10萬元、取消單件商品8000元免稅限額規定等條令。
十一月,三亞國際免稅城開展了線上線下聯動的“雙十一”優惠活動,近日,其官網也宣布了一年一度的圣誕購物季將于12月拉開帷幕,名牌折扣商品低至5折,將旅游購物的熱潮貫穿到年尾。
—記者手記—
產業創新升級才是“留量”根本
就像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特聘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笑宇預判的那樣,在以國內市場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背景下,下一步文旅高質量發展將體現在品質提升、主題細化、體驗深化、市場下沉幾大方面,體育、康養、研學、文化科技等休閑旅游主題應細分、深化發展。產品體驗也應不斷深化,特別是沉浸式藝術館、博物館科技體驗、在地非遺產品體驗、運動休閑體驗等方面,行業需要加強這類體驗產品及內容的供給。
中國出境游用戶火速回流國內市場,正在倒逼著國內旅游業住宿、景區、在地玩樂等產品進行升級。事實證明,有效承載今年暴增的中高端旅游度假消費需求,開發更多更深度的玩法和產品,才能更有效、更長遠地提升游客對“國內游”消費的認可度。
中國免稅品行業的機遇也是巨大的。中免集團在一整個年度持續大量引入國際名牌、在全國城市頻繁開設市內免稅店,追求的應不只是人流和銷量;國慶后,眾信旅游也宣布與王府井免稅一起經營“旅游+購物”業務,疫情控制得力的中國也許借此將在世界免稅行業里后來居上,占據重要一席。
但如何從迎接中國旅游零售市場的“中國時間”變成確立中國旅游零售市場的“中國時間”?疫情是催化劑,免稅牌照松綁,針對境內用戶的銷售限制越來越少,這個產業魅力是顯而易見的。但“有稅壁壘”不是免稅店的鐵飯碗,買家不再受地域限制,多方比價將成為常態,國內免稅店需要和紛紛轉戰線上的國際免稅店、天貓國際、國內外代購群等眾多對手競爭;原有免稅消費產品格局將被改寫,海外時尚消費品將接受更多競品的考驗,包括強勢崛起的國貨。所以,未來的免稅店,培育差異化消費習慣、引入差異化品牌包括優秀國貨、形成自有流量池和會員體系等幾乎是必修課。
眼下,中國的免稅品行業白熱化競爭剛剛開始,整個產業鏈將迎來一場易筋換骨,唯有緊跟潮流,不斷創新升級滿足消費者需求,才能真正抓住2020年“危情”下的“機遇”,化短期流量為長遠的增量。(魯娜、劉妮麗、鄭潔、李佳霖)
2020年11月21日《中國文化報》第4版
刊發特別報道《危中有機看回流》
↓ ↓ ↓ ↓ ↓ ↓ ↓ ↓ ↓ ↓
轉自:文旅中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