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鏈如何逐“綠”前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8-31





      近日,歷經近一年半的改造,有“北京大冰箱”之稱的西南郊冷庫升級重張。近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為了順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冷庫與冷藏車的總保有量不斷增長,冷庫建設趨于合理,冷鏈物流技術與冷鏈物流標準在進一步提升和完善。可以預見,綠色發展將是我國冷鏈物流行業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


      政策加持


      自2020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后,綠色與可持續發展就成為了冷鏈企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指出,冷鏈物流倉儲、運輸等環節能耗水平較高,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面臨規模擴張和碳排放控制的突出矛盾,迫切需要優化用能結構,加強綠色節能設施設備、技術工藝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減排降耗和低碳轉型步伐,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做好2022年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也提出要引導基地對在用冷庫以及低溫加工裝備設施開展節能改造,鼓勵使用綠色、安全、節能、環保冷藏車及配套設備設施。


      除了國家層面,地方出臺的冷鏈政策也大多指向綠色發展。


      近日,云南省農業農村廳印發的《云南省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庫容量達到800萬立方米以上,建成40個農產品產地冷鏈集配中心,產地貯藏保鮮和商品化處理能力明顯提升;7月中旬,武漢市發布《關于印發武漢市加快推進物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支持冷鏈物流提檔升級,對新購置或者改造智能化冷藏分揀設施、單元化冷鏈載器具、標準化冷鏈車輛、冷鏈物流信息平臺等實際投入達到300萬元以上的,按照實際投入10%標準給予企業一次性獎勵,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集聚合力


      在政策支撐下,越來越多的冷鏈企業開始關注綠色、可持續發展。6月初,2023綠色冷鏈發展峰會在鄭州隆重召開,這也是國內冷鏈行業首次以“綠色化”發展為主題的會議。


      冷鏈物流行業如何創新發展?會上,不少專家學者、行業大咖發表了意見。


      “縱觀冷鏈物流發展大勢,規模化、精益化、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是方向。”河南省物流協會會長譚榮鑄表示,冷鏈物流企業和新能源企業要積極推進冷鏈物流綠色化進程,追求“零碳”和可持續發展,在冷鏈運輸、冷鏈園區建設、裝備制造、運營管理等環節,力爭做到節能減排、低碳零碳和降本增效。


      大河網絡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唐曉玲認為,冷鏈物流必須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全鏈條、各領域,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出應有的貢獻。


      同時,她也為越來越多冷鏈人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感到高興:“我們欣喜地看到,有戰略前瞻的冷鏈企業已經將ESG,也就是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這些因素考量納入到投資和運營決策中來,成為企業未來的推進抓手和目標。更多的冷鏈企業已經在資源集約,綠色運輸、倉儲和包裝等環節,通過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和創新手段,做到了冷鏈綠色化,達到了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的目的。”


      河南大河四季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耀文認為,冷鏈綠色化的發展,需要更多同行者攜手向前。“未來冷鏈的綠色化、新能源的發展,氫和電是主要方向,氫在開放空間里的自然狀態下是非常安全的。我們通過對100臺氫能源冷藏車進行半年多的運營發現,氫能源冷藏車百公里消耗2.5公斤左右氫能源,政府補貼之后,每公里能源成本僅有5毛錢。成本低的同時,還增加了運營里程、減少了能源補給時間。”陳耀文說,隨著技術的進步,即便沒有補貼,氫能源成本也會更低、更適合冷鏈運輸行業。


      改造升級


      運行更安全、交通更有序、交易線上線下融合,西南郊冷庫的煥新回歸,讓首都百姓餐桌有了更多保障。西南郊冷庫位于北京市豐臺區西南三環玉泉營橋西,存貨量達5萬噸,是目前北京最大的專業凍品庫。冷庫內的凍品品類繁多,多達上千種。人們常吃的水產類、雞鴨鵝類、豬牛羊類等肉質或非肉質冷凍食品,在這里應有盡有。


      憑借著貨品全、價格低、物流快的綜合優勢,西南郊冷庫的冷凍食品供應份額一度達到北京全市的70%左右,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升級改造前,冷庫每年出貨量40余萬噸,相當于為北京常住人口平均每人每年提供30多斤凍品。


      首農食品集團旗下西南郊園區執行董事范連生介紹,冷庫對制冷量需求很大,過去制冷劑、載冷劑主要靠氨,但液氨入庫帶來很大的安全風險。此次改造中,制冷系統開始大量采用綠色環保的制冷劑,將園區內涉氨面積從原來7萬余平方米縮減至動力機房的1000平方米,僅相當于過去的十五分之一。同時,制冷系統也實現自動化升級,為制冷安全再上一道“保險”。


      此外,冷庫地處西南三環,過去曾因物流貨車的進進出出對周邊交通造成一些影響。此次園區升級,也將“確保不影響周邊交通”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一方面,園區通過動線優化,打開東門,形成貨車東門進、南門出的園區內“微循環”,讓交通順暢起來。另一方面,冷庫也由過去單純出租空間轉型為現代冷鏈物流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為商戶提供24小時出入庫服務,實現即裝即卸即走,壓縮車流園區內的等待時間,進一步降低了周邊交通的壓力。


      轉自:中國水運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