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召開快遞業五項國家標準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快遞包裝重金屬與特定物質限量》《快遞服務》《快遞循環包裝箱》等五項國家標準,對快遞包裝產品的材質、循環次數、快遞服務時限要求和用戶個人信息采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為打造更綠色、更安全、更便利的快遞業提供技術支撐。
其中,《快遞包裝重金屬與特定物質限量》是首部關于快遞包裝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對包裝的材質、特定物質含量等提出了明確限量要求。這一標準明確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快遞包裝,設定了快遞包裝的安全底線和紅線。
據介紹,在提升農村寄遞服務水平方面,此次在《快遞服務》國家標準修訂過程中,重點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創新和突破。
一是整合運輸資源。要求快遞服務主體綜合利用農村客運班線等交通運輸資源,保障快件運輸效率,打通“快遞進村”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加強信息互通。要求快遞服務主體、郵政企業、交通運輸企業應根據快快合作、郵快合作、交快合作業務需求,加強雙方之間的信息共享,促進城鄉間商品和資源要素加快流動。
三是規范投遞深度。收件人地址為建制村及建制村以下自然村的,快遞服務主體應將快件投遞至建制村,或村內約定地址。
四是保證服務時限。明確收寄地或寄達地為鄉鎮(非城區)及以下區域的,快遞服務時限可適當延長,但延長時間不宜超過48小時。
五是鼓勵提供惠農服務。要求快遞服務主體遵循公平、合法、誠實、信用的原則,兼顧城鄉區域差距,以快件“收寄地所在縣”到“寄達地所在縣”為基本單元,合理確定服務費用。寄達地為鄉鎮以下區域的,在兼顧投遞成本的基礎上,鼓勵為農村用戶提供優惠服務。
近年來,我國快遞業持續快速發展,生鮮冷鏈、農村寄遞、倉配一體等新興業態不斷涌現,自動化、信息化、數智化、綠色化全面加速,快遞業務量連續十年位居世界第一。本批發布的五項標準,重點聚焦快遞服務質量、快遞綠色包裝兩大方面,總結近年來快遞業發展實踐,融入新技術新模式等最新成果,更好地指導快遞服務提質增效,促進快遞業高質量發展。(胡燕俊)
轉自: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