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7月,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11403列,同比增長12%,已連續3個月單月開行超過1700列。然而在運力持續增長的背景下,依然出現了艙位難求的情況,來看記者的報道。
上海鐵路閔行站內,一輛滿載110標箱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出,列車上裝載的機械設備、汽車配件等貨物將從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發往德國。
不僅是上海一地中歐班列開行數量有所增長。今年1至7月,全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1403列,同比增長12%。發送貨物122.6萬標箱,同比增長11%。其中7月份開行1776列,發送貨物18.5萬標箱,連續3個月單月開行超過1700列。從事貨運代理工作的徐逞告訴記者,雖然新增了較多運力,但目前中歐班列仍難滿足客戶需求。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中歐班列之所以艙位緊張,主要原因是海運運力不足,由于紅海航運持續受阻,許多航運公司放棄從蘇伊士運河穿行,選擇繞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航行時間增加一至兩周,部分貨物轉而選擇時效性更好的中歐班列進行運輸。
跨境電商出口旺盛 短期內中歐班列運價將維持高位
除了海運運力緊張導致部分貨物使用中歐班列運輸外,還有哪些原因使得中歐班列一直呈現著緊張局面?未來幾個月中歐班列能否滿足客戶需求?
在江蘇太倉的一家自行車生產企業內,剛生產出來的這批自行車即將通過中歐班列出口至歐洲。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前企業主要做北美及日本市場,去年隨著企業在歐洲的發展,新增了東歐的客戶。目前出口東歐的產品主要采用中歐班列運輸,僅需30天就能抵達,相比海運時間縮短了一半。
得益于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國內許多企業在歐洲獲得了新的客戶。從玩具再到電子產品、機械設備、新能源車等,許多產品都開始使用中歐班列運輸,這為中歐班列帶來了廣泛的新需求。
記者了解到,由于運力緊張,目前中歐班列的運價一直維持在高位。一個標準尺寸的集裝箱從國內至西歐運價約為9000美元,相較年初漲幅超過了15%。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由于中歐班列運輸的商品附加值較高,因此運費的增加對商品價格影響較小。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中歐班列的運價可能隨著航運業運力恢復逐步下降,不過短期內,運價仍將保持高位。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