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快遞暫行條例》的修改,我國快遞行業綠色發展將邁入新階段。近日,多家快遞企業相繼發布快遞包裝治理成果,多項關鍵指標顯示行業綠色轉型取得重要進展。經過多年探索,快遞包裝治理已形成規范化運作體系,綠色發展理念深度融入企業戰略和日常運營。此次《快遞暫行條例》修改,特別增設"快遞包裝"專章,構建了更為系統的制度框架,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明確指引。
政策體系日趨完善
近年來,我國快遞行業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750億件,同比增長21%,預計2025年將超過2000億件。然而,在飛速增長的業務量背后,是大量的快遞包裝材料被消耗,從紙箱、塑料袋到各類填充物,給資源與環境帶來壓力。
為了進一步推進快遞包裝治理工作,修改后的《快遞暫行條例》專門增加了"快遞包裝"一章,規定快遞包裝應當符合寄遞生產作業的要求,節約使用資源,避免過度包裝,防止污染環境。快遞包裝應當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同時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鼓勵使用可降解、可重復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快遞暫行條例》修改標志著我國快遞業綠色發展進入制度化、規范化新階段。當然,這一制度設計并非從零開始,而是對行業多年探索的總結與提升,為行業未來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
事實上,國家層面對綠色快遞的布局早已展開。近年來,國務院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等政策文件;交通運輸部與國家郵政局聯合發布《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細化包裝操作規范;國家標準委則推出《限制快遞過度包裝要求》等強制性國標,構建起覆蓋包裝材料、循環利用等環節的全鏈條標準體系。
如今,修改后的《快遞暫行條例》首次增設"快遞包裝"專章,對于快遞包裝治理作出全面系統的規定,全方位引導行業向綠色化、低碳化轉型。
企業創新各具特色
據統計,2024年,中轉環節循環包裝實現全覆蓋,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超過95%,智能裝箱技術使包裝耗材大幅減少,248個產品通過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快遞行業已形成綠色發展共識,各企業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具體來看,快遞企業的包裝"瘦身"工作成績斐然。
圓通速遞通過多項創新推動包裝減量化。比如,通過去掉快遞包裝顏色過深部分,將快遞包裝油印面積減少1/3;電子面單熱敏紙尺寸縮小40%;膠帶寬度由45毫米縮至44毫米,全網推進瘦身膠帶的使用;等等。2024年,在快遞包裝上,圓通速遞電商使用可循環快遞包裝的郵件快件超2.1億件,回收復用瓦楞紙箱超6100萬個,全網新增投入可循環中轉袋達800萬個。
京東物流在包裝減量方面持續深耕。京東開發使用的三層瓦楞紙包裝箱比例已超過95%,確保每個紙箱的重量不超過400克,僅此一項每年就可以減少使用20多萬噸紙漿。早在10年前,京東開啟封箱膠帶的"瘦身"研究,在滿足使用需要的前提下將寬度從53毫米逐步降低至40毫米,而且明確禁止層層纏繞,累計減少了13352噸塑料膠帶的使用。
同時,京東還鼓勵使用原發包裝,避免重復包裝。值得一提的是,京東發布了行業首個原發包裝認證標準,承諾至2030年實現80%以上電商渠道售賣的產品支持原發包裝。
德邦快遞的包裝精細化改進同樣亮眼。在包裝"瘦身"方面,德邦快遞電子面單2024年使用率高達99.95%,一聯面單的普及極大減少了紙張浪費與打印耗材使用,降低了碳排放。在膠帶和膠袋的優化方面,德邦快遞從細微之處著手,將透明膠帶寬度從50毫米縮至45毫米;膠袋升級方面,采用高強度聚丙烯材料,在保證承重性能的前提下,快遞膠袋厚度從7微米降至5微米,單袋重量下降15%。以上減少塑料消耗約2200噸/年。
構建循環經濟新生態
修改后的《快遞暫行條例》明確,"國家鼓勵科技創新,支持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研發、生產符合綠色環保要求的快遞包裝"。這一政策導向為快遞包裝的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行業龍頭企業已率先行動,通過技術賦能,積極探索綠色包裝解決方案。
德邦快遞以循環經濟為導向,全面推動包裝材料革新。據悉,德邦快遞主動應用 RFID芯片循環纖袋和圍板箱,實現包裝物全生命周期追蹤,在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同時提升運輸效率。另外,德邦快遞使用的可降解防水袋、全降解膠帶,均獲得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從源頭踐行綠色環保。
京東物流在包裝減量的同時,也在全力推動包裝箱的循環使用。針對生鮮冷藏、冷凍品類,采用循環保溫箱+可循環使用冰板替代傳統EPS白色泡沫箱和一次性冰袋的包裝,單個箱子可使用次數超過180次。京東物流還建立專業回收體系,其二次紙箱使用率顯著提升,同時大規模推廣降解材料替代傳統塑料。
此外,數字化技術也為綠色包裝注入新動能。
圓通速遞自主研發了"管理駕駛艙""客戶管家""網點管家""碳足跡"等數字化管理系統,實時監控每個包裹的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數據,形成"效率提升-資源節約-碳減排"的閉環體系。
德邦快遞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現代科技,實現循環包裝的有效共享。憑借這些技術應用,實現綠色包裝的"運輸-倉儲-回收"閉環和數字化管理,從而提高了資源再利用率。
業內人士認為,快遞行業未來競爭不僅是效率之爭,更是以碳數據為紐帶的生態協同能力之爭。隨著綠色認證標準不斷完善,領先企業正將環保投入轉化為核心競爭力,開創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的新格局。這場由政策引領、企業主導的綠色革命,正在重塑我國快遞業的發展模式,并為全球快遞行業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記者 蔣永霞)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