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日公布今年上半年物流運行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即物流運行中的實物商品價值總和為171.3萬億元,同比增長5.6%。上半年社會物流總額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0.3個百分點,保持穩定增長,需求結構持續優化,我國物流行業呈現穩中有進、質效雙升的發展態勢。
中國經濟半年報:承壓前行 物流微觀主體保持韌性經營
從價格指數來看,上半年物流服務價格總體保持小幅波動,多種運輸方式間走勢分化。物流微觀主體經營保持韌性增長。
海運市場方面,二季度煤炭、金屬礦石、糧食等大宗商品,國內海運市場運輸需求整體偏弱,散貨運輸價格總體震蕩下行。另外,受國際貿易形勢有所緩和帶動,外貿集裝箱市場需求有所改善,整體價格實現止跌回升。6月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平均值為1277.46點,環比上漲15.2%。
公路市場方面,二季度公路大宗商品需求和價格回暖,加之節假日消費需求釋放,指數環比總體保持穩定,比去年同期繼續小幅增長。
快遞速運方面呈現“量增價跌”的態勢,平均單票價格同比下降約7%—8%。
重點調查數據顯示,1—6月份重點物流企業物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4%,收入利潤率維持3%左右的穩定水平。重點物流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維持在95.7元,較前期水平略有提高。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劉宇航稱:“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整個社會的物流需求是增長的,但是這種需求的持續性是有所波動的。下半年,我們要持續加強對于整個產業供給的穩定性。”
多維發力 物流運行效率繼續提升
數據還顯示,在產業結構優化、政策精準發力與技術創新賦能的多重作用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穩步回落,降本增效成效繼續顯現。
今年上半年,社會物流總費用為9.2萬億元,與GDP的比率為14.0%,比今年一季度、上年同期分別回落0.1個和0.2個百分點。專家表示,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的下降是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物流服務運營效率提升、政策與基礎設施環境優化等多種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反映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蔡進稱:“整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下降,反映出來的就是物流效率進一步提高。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每下降0.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100萬億元的GDP能夠節省1000億元的物流成本。”
今年以來,政策與基礎設施建設聯動,進一步打通物流網絡的堵點。上半年共發放物流領域基礎設施貸款120億元,同比增長67%。運輸基礎設施銜接有所提升,多式聯運模式業務保持快速增長。上半年國家鐵路累計發送鐵水聯運集裝箱貨物825.4萬標箱,同比增長18.1%。
另外,物流領域依托數字技術對全鏈路改造持續推進,有效提升供應鏈運行效率。
北京交通大學物流工程系主任張曉東稱:“現在很多物流領域采取了一系列的數智化技術提升、裝備的改造升級,從而形成系統的集成迭代,在技術運行效率上也進一步提升,在技術性降本也能夠提供更好的支持。”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