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快遞包裝“瘦下去”“綠起來” 我們在行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25





      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經連續多年位列全球第一。僅去年一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就達到1750.8億件,今年破千億的時間又比去年提前了35天。這驚人的數字背后,是巨大的環保挑戰——紙箱、泡沫箱、膠帶、塑料填充物等包裝廢棄物正成為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新修訂的《快遞暫行條例》首次將“綠色節能”明確納入快遞業發展原則,確立了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的治理目標。新條例實施以來效果如何呢?


      海南省澄邁縣是我國最大的無核荔枝產區。6月末,當記者趕到時,最后一批鮮果正在裝箱。30多攝氏度的高溫疊加90%多的濕度,讓采摘下來的荔枝極容易變質,因此工人們絲毫不敢懈怠。卸貨、包裝、冷藏、發貨,環環緊扣。


      荔枝好吃,但是它的保質期非常短,只有2—3天的時間,民間一直有“一日無色、二日無香、三日無味”的說法。目前,主流的保鮮方式是泡沫箱加上冰袋,這么做雖然解決了保鮮的問題,但是又帶來了兩個新的問題,一是成本增加,另外一個是后續的環保問題。那么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案?有,答案就是新款的豐調箱,它可以在無冰塊的情況下保持新鮮度。它為什么能夠做到這一點?


      順豐集團包裝創新實驗室負責人路鵬:“水果呼吸有呼吸強度,隨著溫度的升高,它的呼吸可能會變強,我們在薄膜里邊設置了很多微孔,讓一定的氣體成分透過,讓一定的氣體成分不透過,這樣可以實現里邊的水果處于適合它保鮮的低氧環境,也就是我們說的氣調保鮮技術。”


      泡沫箱、冰袋、膠帶通常為一次性用品,隨意丟棄后會對環境造成長期污染。據估算,我國每年消耗塑料廢棄物高達180萬噸,因此必須加快包裝的綠色化轉型。這種使用了新技術的保鮮箱,雖然今年剛開始在海南、廣東等地小規模試點,但是效果已經初步顯現出來。


      海南陸僑農旅集團副總經理方忠:“人工成本大概能夠節省30%,物料成本大概能夠節省20%,運輸費用節省10%左右。”


      根據新修訂的《快遞暫行條例》,國家鼓勵科技創新,支持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研發、生產符合綠色環保要求的快遞包裝。這款保鮮箱,正是在綠色化快遞包裝方面邁出的一步。


      路鵬:“它比傳統泡沫箱的體積減少了大概80%,在包裝好之后,它的體積也減少了40%左右,減少了大量的白色垃圾。另外它在廢棄之后,可以被回收再利用。目前,我們訂購大概六七萬套,分布在不同的產區。”


      海南風光旖旎,到處充滿椰風海韻。為了保護這優美的環境,海南自2020年12月1日起實施“禁塑令”,成為全國首個通過地方立法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省份。一家快遞企業在海南的所有營業網點,投入使用綠色包裝材料也有四五年了。


      路鵬:“全生物降解膠紙可以實現生物分解,傳統的不能分解。根據國標要求,它可以生物分解率達到90%,從2021年就已經開始使用了,如果從全網角度的話,大概已經使用了一億多個。我們今年開發了含有30%再生材料的袋子,每使用一個可以減少10克的碳排放,目前,我們在全網大概使用了接近一億個再生材料(袋子)。”


      可以相信,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可降解、可重復利用的環保材料,實現包裝的綠色化。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綠色化包裝對環境更為友好,但目前成本仍然較高,需要盡快找到突破點。


      路鵬:“目前,可能我們面臨比較大的壓力還是它的成本問題,因為它的成本大概是傳統膠袋的2到3倍,隨著它工藝包括生產量的擴大,目前是下降的趨勢。”


      包裝除了要“綠色化”以外,還要“可循環”。據不完全統計,由于回收鏈條過長、清潔維護成本高等原因,目前循環箱日均使用占比不足1%,實際循環次數僅為設計標準的60%,因此存在巨大的挖掘潛力。中國郵政正在推動循環箱的試點工作。在海口,他們每天都會將車牌、身份證等重要物品用可循環包裝箱從制作單位取走,打包送往車管所、派出所等接收單位。


      在中國郵政的另外一個試點城市徐州,用循環包裝箱寄送車牌的業務已經落地到個人。一個車牌配一個包裝箱,工作人員現場回收,實現閉環管理。中國郵政不僅在重要證件上實現了包裝箱的可循環利用,還將適用范疇推廣到一些普通業務上,比如寄送中藥,目前月均郵件量超過5000件。


      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1750億件,對環境造成的壓力也與日俱增,讓快遞包裝“瘦下去”“綠起來”已迫在眉睫。目前,在末端回收上,主流電商及物流平臺正致力于建立覆蓋全國的快遞包裝回收網絡,在經營網點、社區、學校、寫字樓等人員密集場所設置回收點,并通過給予消費者積分、優惠等獎勵方式提高包裝回收率與循環利用率。


      除了“綠色化”與“可循環”這兩條發展路徑以外,《快遞暫行條例》還要求包裝的“減量化”,降低包裝材料的使用總量。位于北京的一個大型物流中心,每年有超過10億件的包裹從這里發出。


      京東物流綠色包裝實驗室工程師郭潤:“正是因為我們的量很大,所以需要從每個細節上去進行減量。包括從整個包材的設計,以及大數據算法,都是為了從全鏈條實現減量。”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總量將近2000萬噸,導致生態壓力持續攀升,因此減量化勢在必行。減量,就是緊扣每一個細節。比如,為數萬種大小不同的商品找到最匹配的包裝箱,就是工程師們急需解決的棘手問題。工程師們不僅通過算法來尋找最匹配的包裝箱,而且為了減少紙張的使用,他們還重新解構了包裝材料。


      京東物流設備規劃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常用的三號紙箱為例,以前用的和現在用的能差到25%。這家企業通過用材的結構設計進行減量,重新設計了30款,紙箱一年用量11億件,減少用紙量1.2萬噸,一年企業內部降本1億元。


      僅僅通過重新設計,就能有如此明顯的效果,可見挖潛的空間還是很大的。根據《快遞暫行條例》,國家鼓勵推動企業優化包裝設計和流程,減少包裝物使用量。此外,還明確快遞企業與商品生產、電子商務企業協同發展,推廣商品原裝直發模式,減少包裝層級和材料浪費。


      隨著綠色發展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近年來快遞業減量化連年攀升。截至2024年底,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超過95%,智能裝箱技術讓包裝耗材減量達到20%,中轉環節循環包裝實現全覆蓋。


      循環圍板箱代替一次性木包裝。上線包材智能推薦功能,減量約20%。上線“綠色公益賬戶”,構建綠色數字生態。在浙江,去年全省實現舊紙箱重復利用超9200萬個。


      讓快遞包裝“瘦下去”“綠起來”,本質上是一場生產、流通、消費全鏈條的變革,因此全鏈條共同發力是實現標本兼治的關鍵。政府通過立法和制度約束引導企業,企業則應加大技術創新和投入,踏踏實實做好方案的落地,消費者也應積極參與包裝回收和循環利用,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形成全鏈條的閉環。快遞業逐“綠”而行,我們的生活也會有更多綠色。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