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丹東市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地處黃海岸邊、鴨綠江畔,與朝鮮隔江相望。自遼寧省進行沿海開發以來,特別是遼寧沿海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后,丹東承擔起了建設東北東部出海新通道和遼寧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任。特別是“東邊道”鐵路建設和新鴨綠江大橋的開工,讓丹東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近日,丹東市長趙連生分享了該市十二五期間的重點工作和規劃。
記者: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十二五”時期,丹東有著怎樣的奮斗目標,新的一年丹東又有著怎樣的發展構想?
趙連生:對于丹東的發展來說,“十二五”時期,是丹東經濟由“助跑”到“起飛”的關鍵時期,也是丹東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五年。丹東將緊緊抓住遼寧沿海經濟帶的戰略機遇,以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增量帶動結構優化、創新促進產業升級、發展保障民生改善,顯著增強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努力構建大氣秀美的新丹東。
到“十二五”期末,丹東將實現GDP、固定資產投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外資、內資“五大突破”,即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3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頭破10000億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累計突破100億美元,引進內資到位資金累計突破5000億元。 一座真正“文明、生態、繁榮、富裕”的宜居佳地將呈現在世人面前。
為了早日實現上述奮斗目標,丹東市委、市政府將2011年確定為“項目建設年”,具體說就是以工業項目建設為重點,以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為支撐,以現代服務業項目建設為牽動,以民生項目建設為根本任務,以大力發展園區塊狀經濟為載體,在項目建設和推進上實現重大突破。
今年,我市將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65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60個;100億元以上超大項目7個,包括總投資500億元的華電核電項目,總投資均為200億元的韓國大宇造船基地項目和海洋紅港區建設項目,總投資150億元的百萬噸低合金高強鋼板項目,總投資145億元的遼東硼鐵綜合利用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108億元的沈丹客專項目,總投資100億元的丹東化纖異地搬遷項目。
可以說,今年將是丹東有史以來,百億元以上大項目實施最多、千萬元以上項目建設推進最快的一年。有了這些大項目、超大項目的強力支撐,丹東必將能實現 “十二五”的強勢開局。
記者:鴨綠江大橋是丹東的標志。而新鴨綠江建設讓丹東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請介紹一下大橋建設的進展情況以及對丹東未來對外開放的意義。
趙連生:鴨綠江全長795公里,在丹東境內263公里,丹東依江而建,鴨綠江也成為養育世世代代丹東人的母親河,成為丹東深化對外開放的根本優勢所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丹東成為朝鮮對外貿易理想的轉口地。丹東對外貿易中,對朝貿易占40%,丹東口岸對朝貿易進出口總額約占全國對朝進出口總額的60%以上,成為中國對朝貿易的重要邊境口岸。到2010年底,丹東市實有各類外貿公司、邊貿公司自營權生產企業1000多家,其中對朝邊境小額貿易企業500多家。2010年,丹東市對朝貿易進出口總額完成10億美元。
過去,市區內鴨綠江段有兩座大橋,一座斷橋,是紅色旅游和國防教育的重要景點和基地,和它并排的另一座就是我們熟知的鴨綠江大橋,依托這座大橋,丹東成為中國對朝鮮貿易的集散地和主要通道,占據全國對朝貿易的相當份額。一座斷橋承載著丹東英雄城市的光榮歷史,一座鴨綠江大橋承擔著丹東當前對外開放的重任,新鴨綠江大橋則是丹東向東北亞國際化樞紐城市邁進的標志。2009年10月,溫家寶總理訪問朝鮮,中朝雙方就修建鴨綠江界河公路大橋達成一致,并決定將正式啟動大橋的修建工作。
在世人的矚目之下,新鴨綠江大橋已經在2010年12月31日正式開工建設,將對我市對朝貿易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目前已有浙江、江蘇等南方省份、東北東部城市的貿促會以及港澳臺貿促會、進出口商會紛紛來我市商談拓展對朝貿易的合作意向。
未來五年,我市對朝貿易的增長幅度要大大高于全市對外貿易的增幅,對朝貿易在全市對外貿易的比重也將超過50%,達到60%左右。新鴨綠江公路大橋建成后,可以使朝方集裝箱車輛通過公路直達大東港轉口,使丹東成為環朝鮮半島、輻射日本和東南亞的交通樞紐。大橋建設形成的倉儲、商貿、旅游、保稅、出口加工及各類服務業將涵蓋遼寧、吉林、黑龍江省及內蒙古和河北省東部,對外輻射朝鮮、韓國和日本等周邊國家和地區。潛在的經濟發展儲量,必然隨著中朝、中韓、中日之間貿易交流不斷增加日益凸顯。丹東將成為東北加工貿易、倉儲物流的基地。
建成后的新鴨綠江大橋將會成為歐亞陸路通道和亞洲公路網的重要交匯點,丹東也將因此成為連接朝鮮半島與中國,乃至通達歐亞的國際大通道的橋頭堡,成為中國對朝鮮貿易最重要的陸路通道。伴隨著新鴨綠江大橋周邊朝方島嶼的開放,丹東與朝鮮的對外經濟貿易交流合作將更為廣泛便捷,丹東在東北亞經濟圈中的戰略地位也將因此提升。
記者:今明兩年,東北東部鐵路,丹通、丹海高速即將竣工通車,加上已開通的丹沈、丹大高速以及正在建設中的丹大快鐵、沈丹客專,丹東將成為東北東部名副其實的區域樞紐和經濟中心。請談談未來丹東依托區域合作,打造東北東部乃至東北亞區域性經濟中心的前景和打算。
趙連生: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合作發展、聯動發展已成為發展的主旋律。東北12座城市加之大連,山水相連、人緣相親、經濟相關、物流相同,共同攜手構建一條區域內緊密聯系與合作的經濟帶,是東北東部地區加快發展的現實選擇,也是東北東部城市群提升競爭力的有效途徑。2009年9月24日,首屆東北東部12市(州)區域合作圓桌會議在丹東召開,12個城市共同簽署了《東北東部12市(州)區域合作框架協議》,標志著東北東部區域合作進入了新階段,奏響了東北東部地區面向海洋、擴大開放的新篇章。區域合作戰略實施的幾年間,丹東與東北東部城市及大連的交流日益密切,對外經濟合作的步伐持續加快,東北東部區域樞紐和經濟中心的地位逐步凸顯。
從推進層面看,2010年,東北東部區域合作和鴨綠江經濟合作先行區被列入首屆東北四省區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議題,東北東部區域合作首次上升到東北四省區層面進行推進研究,使東北東部區域合作得到高層領導的關注。
從合作領域看,2010年,成功舉行了東北東部區域合作總部大廈奠基儀式、秘書處成立大會和東北東部區域合作研討會,搭建了區域合作的有效平臺。特別是陸港建設作為深化區域合作的重要標志,鴨綠江經濟合作先行區的第一個先導工程——通化丹東港集團陸港于2010年11月10日正式開工,牡丹江海林丹東港集團陸港已經建成,本溪、鶴崗、延吉、滿洲里等丹東港集團陸港也正在積極推進,使區域合作有了突破性進展。
從產業融合看,東北東部城市在旅游、金融、商貿、物流、人力資源等領域交流日漸廣泛而且深入,目前已經形成了區域旅游聯合體,“黃海汽車”與區域內城市公交的合作、“遼寧手表”與區域內對俄邊境城市的合作以及電力設備、煤電企業與區域內城市的合作也都在順利推進。特別是作為東北東部城市與大連之間的重要樞紐,在與大連的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2010年,我們與大連正式簽署了《區域合作框架協議》,在開發北黃海、建設海洋紅港口、建立金融合作機制等方面有了重大推進,大連銀行去年成功登陸丹東,打破我市12年無新的銀行機構進駐的歷史。
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堅持“合作、發展、共贏”的理念,以東北東部區域合作為主要平臺,大力推進“西進東聯、南北互動”的合作戰略,努力把丹東打造成東北東部乃至東北亞區域性經濟中心。
一是盡快提升區域合作的層次,力爭使東北東部區域合作成為連接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遼寧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哈大齊工業走廊的重要經濟帶,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盡快出臺《東北東部經濟帶鴨綠江經濟合作先行區總體規劃》,爭取國家政策支持。
二是加緊建設陸港和飛地,以東北東部經濟帶“鴨綠江經濟合作先行區”為紐帶,大力推動陸港一體化建設,促進通化、牡丹江海林等已開工陸港早日投入運營,并逐步推動陸港建設向黑龍江、內蒙古等腹地延伸。加快引進港口運輸、倉儲業、集裝箱中轉等相關物流服務企業,為區域內企業出關通海提供配套服務。積極探索“飛地經濟區”合作模式,鼓勵互設飛地。
三是加強與大連市的合作,立足北黃海,主動承接大連的經濟輻射,推進與大連的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海洋紅港口、大孤山經濟區“大連工業園區”建設,主動承接和參與大連的產業項目轉移與分工,推進北黃海經濟帶開發建設;加強與大連市物流、工商和金融企業的合作,建設大連保稅港區丹東分區,提升丹東邊境通關能力,建立金融合作機制,推進兩地信貸融資合作。同時,延伸區域合作觸角,積極融入沈陽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開展與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地區經濟交流合作,打造東北亞區域性經濟中心。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