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引導發展好這些新應用,讓電子商務更好服務于國民經濟,我們需要更成熟的商業信用體系支撐。”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委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曉蘭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本次《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網絡購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務業態。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猛,據全球知名研究機構GFK公布的2010年中國網購市場的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指出去年中國的網絡購物市場達到4980億元,比2009年增長96%。目前,不僅衣服、化妝、數碼等消費產品轉向網上銷售,就連汽車等傳統產業也開始“觸網”,利用淘寶等平臺展開行銷。
在我國經濟轉型,國民經濟結構優化的大幕背后,電子商務所扮演的角色正越來越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電子商務等新應用發展前景廣闊,但要電子商務更好服務于國民經濟,我們需要更成熟的商業信用體系支撐。”徐曉蘭。
徐曉蘭認為,我國電子商務在技術、模式探索方面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但在社會信用體系卻不夠完善,如果不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電子商務及其它信息化新型服務業態想要深入開展都會遇到障礙。
據了解,在電子商務領域,推動網絡誠信體系構建主要以第三方支付企業為主。2003年,支付寶通過擔保交易模式等創新率先破解了國內電子商務發展的信任和支付問題,直接推動了中國網購消費市場的井噴式發展。去年,阿里巴巴集團宣布繼續向支付寶投資50億元人民幣,以完善的支付服務和誠信體系。目前,支付寶正在探索在網購平臺以外、甚至線下預付費的擔保交易模式,以進一步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完善。
徐曉蘭表示,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網上銀行,包括移動的終端支付等新產業,歸根到底都是牽扯到全民的誠信體系建設。“因此,國家要發展好電子商務,抓誠信體系建設不能放松。”
徐曉蘭指出,盡管這幾年全民誠信體系建設有了一些進步,但是我認為還是遠遠不夠的。她建議,建立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可以通過加強制度法規建設,加強監管力度,以及先進地區的開放金融試點等方法,逐漸帶動全民誠信體系建設。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