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


    時間:2011-03-01





    廣西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表決通過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中指出,“十二五”期間,廣西將提升廣西北部灣港綜合能力,努力建成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

    專家表示,廣西港口綜合能力的不斷提升,港口吞吐量的迅速增長,為“十二五”時期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為推進廣西乃至中國與東盟合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北部灣港口發展迅速“三港合一”形成強勁動力

    《廣西“十二五”規劃綱要參閱材料》中指出,“十一五”時期,廣西北部灣港實現“三港合一”,正朝著現代化大型組合港發展,2010年末萬噸級以上泊位65個,沿海港口吞吐能力達到1.2億噸,跨入億噸級大港行列。

    實際上,“十一五”期間北部灣港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各自為政到攜手合作的過程。過去幾年欽州、北海、防城這三個港口曾就誰是“廣西沿海港口經濟的龍頭”“西南出海龍頭港口”等問題不停爭論,均以“老大”自居。

    由于廣西沿海的防城、欽州、北海三大港口地域相近、干線相同、腹地疊加以及地方利益驅動等原因,三個港口間一直存在著非良性競爭,致使廣西沿海港口的布局和結構性矛盾、資源粗放利用、重復建設等問題突出,港口的效益和競爭力受到削弱。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步伐的加快、西部大開發的深入實施、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推進,尤其是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戰略構想的提出和實施,廣西沿海港口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面對機遇,廣西壯族自治區果斷促成了沿海三港實現產權重組整合,三大港口從各自為政走向攜手合作。

    2007年2月1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將防城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欽州市港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海市北海港股份有限公司和廣西沿海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跨行政區劃進行資產重組,并成立“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

    2008年,國家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港口成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龍頭。就在此時,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進程不斷加速,廣西沿海三大港口也隨之華麗轉身,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的戰略性國際樞紐港。

    從2007年欽州、北海、防城“三港合一”至今,經過大批深水碼頭和萬噸級泊位的建設,一個功能完善、現代化的北部灣港口群正在西部沿海躍然而出,以積極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北部灣港助推中國與東盟合作走向縱深

    位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要位置的廣西沿海港口,戰略地位突出。這些年來,尤其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以來,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水平的不斷提高,廣西沿海港口獲得了較快發展,港口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在歷屆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和中國—東盟博覽會上,港口合作都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重要部分。2010年8月12日,中國廣西、廣東、海南等省區的多家港口物流企業與新加坡、柬埔寨、泰國的港口、航運公司在廣西南寧簽署合作協議,相互開通集裝箱、散貨航運班線并締結友好港口。

    如此大規模的港口航運合作,被業界認為是我國與泛北部灣地區各國聯手打造跨國港口物流網絡,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經貿往來提供強大物流支撐的標志性事件。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如期建成。巨大的市場需要強大有效的物流體系做依托,海運以其低成本、運量大的特點,成為當今世界貿易的主導運輸方式之一。據統計,90%以上的國際貿易貨物都是通過港口物流實現的。

    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總裁李紹德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內港航物流企業應加強合作,以優化整合產業鏈為目標,攜手發展跨國綜合物流體系,實現多方共贏發展。

    新加坡裕廊港公司總裁方遇光表示,隨著區域貨量與客戶需求的不斷增長,裕廊港看好北部灣地區諸港的潛力,并且認為與北部灣地區港口開展長期合作,必能互惠互利。

    2010年1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欽州港口岸擴大對外開放。廣西欽州市口岸辦主任謝柱軍說,國務院批復同意欽州港口岸擴大對外開放,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廣西口岸建設的一件大事,對于促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推進廣西與東盟開放合作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優化港口建設打造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

    廣西將在“十二五”期間,以提高廣西北部灣現代化國際化水平為目標,重點實施港口工程、集疏運工程、港航服務工程,深化港口開放合作,努力建成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廣西將大力推進深水航道、專業化大能力泊位及集裝箱碼頭建設,大幅提高港口吞吐能力。

    到2015年,廣西將力爭北部灣港新增吞吐能力2.16億噸,總吞吐能力達到3.36億噸以上,其中集裝箱吞吐能力400萬標箱。防城港域新增吞吐能力8100萬噸,總吞吐能力達到1.32億噸;欽州港域新增吞吐能力6500萬噸,總吞吐能力達到1.08億噸;北海港域新增吞吐能力7000萬噸,總吞吐能力達到0.96億噸。

    廣西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楊鵬認為,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仍將作為全球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加工制造業基地,并保持大量的出口。同時,隨著國內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我國對進口能源資源的依賴度也仍將保持較高水平。因此,港口已經成為我國內地對外合作的“咽喉要道”,其作用不言而喻。

    位于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廣西,北部灣港的重要作用同樣不言而喻。為了推動港口建設,廣西在“十二五”期間將推進海運、公路、鐵路和管道等多式聯運的集疏運系統建設,完善石油、煤炭、礦石、糧食等大宗貨物和集裝箱國內外中轉運輸體系,通過拓展港口腹地,建設“無水港”。

    作者:程群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