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購盛行快遞不給力 行業潛規則讓消費者窩火


    作者:王萍    時間:2011-02-11





      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購物這一形式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盛行,尤其臨近春節,網購年貨和衣服成了市民新潮的消費方式。1月29日,記者從市消委會了解到,快遞不快、先簽后驗、不核對身份……不少熱衷網購的消費者節前進行投訴,其實快遞行業讓消費者擔憂的還有很多 。

      快遞常讓人“不快”

      1月28日,剛裝修完房子的王小姐在網上買了一副無框畫。一個星期快過去了,卻還沒收到貨。王小姐查看了郵件跟蹤服務,郵件11日就到了葫蘆島。王小姐撥打此次送貨的快遞公司服務電話。回答說,已經簽收。“誰簽收的?”“簽收人的字寫得太差,不知道是誰。”等快遞員將簽收單送過來一看,原來是同事簽收了。王小姐很生氣:“我留了電話號碼啊,就算我不在,也應該給我打電話說清楚,而快遞員不僅沒有打電話,連自己都不知道是誰代簽的郵件。”

      先簽字后驗貨,一直都是快遞公司的潛規則。陳女士最近從網上購買了一批燈具,快遞送貨上門時,陳女士想到是玻璃制品,容易損毀,就要求先看看東西有沒有問題再簽字。“畢竟是上千元錢的東西,萬一有個損壞,我跟店家也好聯系調換啊。”但是,這一請求卻遭到了快遞人員的“白眼”,兩人僵持了一會,陳女士只好先簽字再驗貨,“還好沒出什么問題,不過這樣的規定真的很難保證我們消費者的利益。”而熱衷網購的小趙卻沒有這么幸運,她1月12日在拍拍網上購買了一件衣服,要求先檢驗一下,但快遞員表示沒有先驗貨后簽字之說。她只好拒絕接受,并承擔了快遞費用。

      物件損壞不愿賠償。渤海船院的學生張航將自己的電腦寄回家,顯示屏卻破碎了。張航要求快遞公司賠償。而快遞公司卻不愿賠償。還有消費者反映,快遞公司承諾最多3天就到,可有的要一個多星期才能到。尤其是元旦至春節前,很少有快遞公司能按照承諾做到的。

      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網店都有這樣的友情提示:當您收到貨時,請當著快遞公司業務員面驗貨簽收。如遇破損、缺少產品或其他問題,請要求快遞公司業務員簽字作證,我們會給您最滿意的答復;如因自身原因不能親自簽收,而請別人代收貨或者不驗貨就簽收的,貨物出現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但為何到了現實中先簽后驗卻成了常規呢?

      為此,記者聯系了市區某快遞公司的工作人員,她告訴記者,顧客只有簽收了才能打開包裝,如果貨物有問題,能證明是運輸途中受損的,那快遞公司會負責,但是如果是質量問題,公司就概不負責。另一家快遞公司的職員則表示:“必須先簽字了才能驗貨,這是我們的行規。”該職員接著解釋:“可以先簽字,當著我們的面驗貨,要是發現有損壞,我們可以給你做證明。”另外他表示去一些單位或公司,門衛不允許進入,倘若收件人不在,他們就得多跑一趟,所以直接由門衛或收件人同事代收就省去了不少麻煩,這幾乎成了行規。

      記者問:“有很多人反映,自己的包裹由門衛或同事代收了,但快遞員沒有打電話告知包裹已簽收,這是為什么呢?如果出現包裹遺失現象該由誰負責?”該快遞員說,如果包裹遺失,快遞員肯定要負責。他沒有回答為何送件時不打電話給收件人。

      一些快遞公司表示一般送貨時間是3天到達,貨較多時會推遲幾天,但一般不會超過一周。關于貨物破損賠償,有些快遞公司表示,易損物品由客戶自己進行包裝,破損不進行賠償,但遺失將進行賠償。

      快件簽收需滿足要求

      對于快遞行業的問題,有業內人士指出,快遞行業操作不規范的背后是相關規則和標準的缺失,以及缺乏行業協會的監管。

      業內人士表示,規范快遞業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行業內部加強自律,又需要對快遞行業加強規范和監管。

      據了解,為了規范快遞行業的發展,2008年1月1日實施的國家郵政局《快遞服務郵政行業標準》規定,除了與顧客有特殊約定如偏遠地區外,同城異地快遞服務時限不超過24小時,國內異地快遞服務時限不超過72小時;對于沒有購買保價保險服務的快件、信件類繼續執行按照本次服務費用不含其他附加費用的2倍進行賠償的規定;包裹類按照實際損失的價值進行賠償,但最高不超過本次服務費用不含其他附加費用的5倍。

      《快遞服務郵政行業標準》還規定:“快件簽收時滿足以下要求:快遞服務人員將快件交給收件人時,應有義務告知收件人當面驗收快件;驗收無異議后,驗收人應確認簽收。”因此,“先簽字后驗貨”屬違法條款,對消費者沒有任何法律效力,消費者有權拒絕。

      但由于《快遞服務郵政行業標準》是行業標準,缺乏權威性和執行力,實施的情況并不理想,因此出現了讓消費者很受傷的快遞行規。

      去年8月31日,《快遞服務》國家標準征集意見稿中,“服務環節”中明確提出,“徹底延誤的快件,快遞服務組織應根據有關規定予以賠償。”根據國內快遞服務的類型,延誤時限規定為“同城快件為3個日歷天,省內異地和跨省快件為7個日歷天”。具體賠償規定為:“延誤的賠償應為免除本次服務費用不含保價等附加費用。由于延誤導致內件直接價值喪失,應按照快件丟失或損毀進行賠償”。

      由于快遞行業屬于“先發展、后規范”,如果采取一刀切的辦法,對整個行業甚至對社會安定都可能會有較大的副作用。發布行業標準、量化考核,有利于以疏導的辦法,引導企業達到標準,取得參與市場競爭的參賽權,讓資質低、不達標的企業逐漸被市場淘汰。

      簽收快遞物品要謹慎

      1月30日,市消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逐漸接到一些關于快遞的投訴,由于快遞行業相關規范尚未出臺,只能提醒消費者,在收到快遞包裹時,不要急著簽收,最好當面打開包裹查驗,看其是否與賣家說的產品一致,是否有破損等。有的快遞公司要求必須先簽字再開包,消費者必須簽字時,也應該簽字后馬上看包裹,一旦發現貨物有問題,馬上追查原因,掌握證據,如果問題出在運輸途中,應向快遞公司投訴;如果問題出在廠家,可依法向有關部門申、投訴,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投遞貨物時盡可能選擇信譽好、經營規范、證照齊全、售后服務好的快遞公司;要與快遞公司簽訂規范的《運輸合同》或《委托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托運貨物之前應當仔細查看托運單,交運的貨物填寫是否全面、清晰,包括貨物的數量、貨物名稱、價值、收貨人以及聯系方式等;快遞重要物品或易損壞物品等應在委托時寫明,最好采用保價的方式。填寫《快遞詳情單》時要如實填寫,填寫后本人要簽名認可,并由快遞公司核對確認。此外,為了保障自己的權益,貴重物品最好由本人簽收,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作者:王萍 來源:葫蘆島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