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隨著中國對歐洲汽車的需求日益飆升,船運公司的運力已是捉襟見肘。船運公司正艱難應對中國對歐產汽車的需求,不得不推掉了部分業務,并對航線做出調整。
預計今年來自中國的需求將升至2005年水平的25倍。在中國需求上升之際,大多數運輸日本或韓國汽車至歐洲的船運公司的業務已陷入停滯或正在下降。這意味著,有運力將汽車運回亞洲的歐洲到港船只無法滿足所需水平。
日郵集團(NYK Line)歐洲業務首席運營官Svein Steimler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這種現象可能最終會限制制造商出口至中國汽車的數量。日郵集團運營著全球最大的運車船隊。
Steimler表示:“歐洲汽車制造商可能將陷入這樣的局面:他們能夠裝上汽車運至目前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的船只太少。”
德國的戴姆勒(Daimler)堅稱,該公司在汽車出口方面沒有任何問題。中國對戴姆勒制造的奔馳轎車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長。
然而,歐洲最大航運公司華輪威爾森(Wallenius Wilhelmsen)的首席運營官Kai Kraass表示,中國需求飆升,首次讓歐洲對亞洲的貨運需求超過了亞洲對歐洲的貨運需求。
所有的航運公司都表示,中國的需求日益增長,是因為中國新富階層強烈渴望歐產汽車,他們往往不愿購買相同公司在中國工廠生產的汽車。
總部位于奧斯陸的H?egh Autoliners的首席執行官卡爾-約翰?哈格曼(Carl-Johan Hagman)表示,今年歐洲通過海運出口至中國的汽車數量預計將增至50萬輛,而2005年為2萬輛。
汽車裝運市場的變化,反映出需求模式改變導致的集裝箱船運業的改變。
許多船運公司正在調整航線,以應對進出非洲和南美的貿易量的增長,轉移傳統上對亞洲、歐洲和北美間貿易的關注。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