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航運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分析


    時間:2011-01-17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去年12月在日內瓦發表的《2010海上運輸回顧》報告顯示,2009年全球海上貿易總量約為78.4億噸,比前一年減少4.5%。雖然2010年初海上貿易出現了復蘇跡象,但由于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航運市場供求不匹配,全球航運業的前景仍然困難。

    全球貨物 - 流動80%的市場份額是通過海上運輸進行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日發表的《2010海上運輸回顧》報告顯示,有跡象表明,航運業和海運貿易2010年初開始正在恢復之中,但要回到2009年的水平還需要一定時間。

    報告指出,除了全球經濟脆弱給海運帶來不確定因素外,船只供應能力過大以及航運市場供求不匹配使航運業的前景依然困難。另外,由于能源安全、潛在的航海危機、供應鏈安全以及環境可持續性,特別是氣候變化及其適應和減排措施等因素而驅動的全球規范制度的形成也給航運業帶來了新的挑戰。

    截止2010年初,全球商業船只總噸位數達到12億7600萬載重噸,比2009年增加8400萬噸;新交付使用的船只比2008年增長42%,其原因是這些船只是在市場需求下滑前訂購的;在2009年全球海運貿易量比2008年下降4%的情況下,全球船只數量則增加了7%,從而使貨船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需求下降與供應船只增多也導致了運費保持在低位水平。

    報告指出,在2009年,占全球海運貿易四分之一的鐵礦等干散貨貿易上漲了大約1.4%,但其中主要用于交通和建筑業的鋁土礦和氧化鋁下降了23.2%,主要用作農業肥料的磷礦石下降了38.7%。全球鐵礦海運量比前一年增加了7.8%,而中國鐵礦貿易增長最大,其進口增加了38.9%;相比之下,日本鐵礦進口則下降了24.8%,西歐降低38.2%。

    報告特別指出,中國航運服務的發展令人關注,中國集裝箱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中國的航運公司快速發展,使中國成為世界集裝箱和起重機生產最重要的產地;在2008-2009年間,中國已經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船只擁有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