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業增長放緩,通貨膨脹有望緩解


    時間:2011-01-04





      據上周六發布的一份官方數據顯示,12月份中國制造業活動繼續增長,但增速則自7月份以來首次放緩。數據還顯示出,在中國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抑制通貨膨脹的緊縮措施之后,物價上漲壓力已明顯得到緩解。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hina Federation of Logistics and Purchasing, 簡稱CFLP與中國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2月份官方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3.9,11月份為55.2。PMI高于50表明制造業活動擴張,低于50表明制造業活動萎縮。

      經濟學家們稱,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仍保持穩定增長勢頭,但未出現過熱情況,并且由于中國政府可能將繼續收緊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失控的可能性甚微。

      美國銀行-美林Bank of America-Merrill Lynch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12月份中國制造業活動增速放緩主要是受國內新訂單數量下降影響,表明政府為抑制通脹而采取的緊縮措施可能令制造商變得更加謹慎。

      CFLP的分析師張立群在數據公告中表示,12月新訂單指數由11月份的58.3降至55.4,下降比較明顯,值得關注。

      但張立群補充說,由于11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長率較上月略有提高,出口和投資增長率明顯提高,未來經濟下行趨勢不會很明顯。

      12月份CFLP采購經理人指數的11個分項指數中,有五個較前月上升,六個較前月下降。

      12月份購進價格指數降至66.7,11月份為73.5。

      陸挺稱,12月份購進價格指數仍處在相當高的水平,但增速在連續五個月加快后有所放緩。他表示,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可能相對較高并居高不下,但預計不會達到兩位數的水平,除非天氣狀況極其不利。

      中國11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升5.1%,創兩年來的最大升幅,且中國央行于12月25日作出年內第二次加息決定,在此之后,通貨膨脹擔憂成為了關注焦點。

      在最新的制造業數據公布之際,人民幣兌美元已連續四日創新高,且自6月19日以來已累計升值3.6%。中國央行于6月19日宣布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從而在事實上結束了已維持兩年之久的讓人民幣釘住美元的政策。

      上周五尾盤,美元兌人民幣6.5897元,低于上周四的人民幣6.6008元。

      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于1月19日訪問美國之前,人民幣匯率政策可能會面臨更大的政治壓力,中國近日來允許人民幣加快升值步伐似乎是為了應對這一壓力,但同時也被認為對抗通脹的廣泛舉措之一。

      陸挺表示,雖然中國今年可能將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但由于通貨膨脹失控的概率較小,預計有關當局不會出臺過多舉措。

      陸挺稱,相對寬松的財政政策將抵消較預期偏緊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影響,并且信貸縮減過度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他表示,鑒于2009年至2010年的貨幣供應量高企且人口不斷變化,中國在未來幾年將不得不接受相對較高的通脹水平。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