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郭聲琨在貴港調研時,明確提出了“貴港市要堅持實施‘港口興市’戰略,把西江黃金水道打造成為廣西‘水上高速公路’”的要求;同年10月,自治區黨委、政府又作出“打造西江億噸級黃金水道”的重大決 - 策。2009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把發展西江經濟帶提高到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高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對西江黃金水道的高度重視,給貴港這座“貴在有港”的城市煥發出勃勃生機,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西江黃金水道的大建設,促進了貴港市港口產能的大躍升,貴港港貨物吞吐量也逐年攀升。2008年,貴港港貨物吞吐量突破3000萬噸,躋身全國內河港口十強;今年1-11月,貴港市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3700萬噸,再創歷史新高。“這些巨變都源于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打造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重大決策部署,得益于西江航道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貴港市委書記賴德榮說,“貴港在積極打造西江樞紐港的同時,更要大力發展沿江經濟帶,借助西江黃金水道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更可喜的是,在這吞吐量增長的背后,貴港港已從長期以來80%以上是中轉外地貨物的“中轉港”,變成了80%以上是吞吐本地建材、白糖、鋼材、五金等產品的“貨源港”。貴港市市長李寧波認為:“貴港港這一歷史性變化具有重要意義,‘貨源港’意味著貴港沿江產業發展、就業增加、財政增收、經濟繁榮。”
基礎先行,構筑“公水鐵”聯運
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大宗物流進出需要,廉價低碳的“江河時代”已經來臨。按照自治區黨委提出的西江黃金水道建設“必須基礎要先行”的要求,貴港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改變過去單一的交通發展模式,先行構建“公、水、鐵”聯運無縫對接的立體交通體系,將水運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十一五”期間,貴港大力發展“公水鐵”一體化建設,在主要港區實現了“公水鐵”的無縫對接。在鐵路交通方面,國家鐵路干線黎湛鐵路與在建的南寧至廣州高速鐵路貫通全港;公路方面,國道209線、國道324線、南廣高速公路、南梧二級公路均有聯線連接港區;在水路方面,貴港至珠江口的通航等級由Ⅲ級變成Ⅱ級,貴港順江而下2000噸級船舶通江達海,溯江而上Ⅲ級航道直通南寧;貴港港由以前的小、散、亂港口,發展成目前擁有2000噸級泊位22個、1000噸級泊位13個、500噸級泊位117個、年吞吐能力達3747萬噸和21萬標準箱的現代化物流港。港口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一級進港公路10.4公里,二級進港公路10.3公里,進港鐵路專線20公里,貴港港已發展成廣西內河機械化程度最高的港口,比較大的港口企業都已實現機械化作業。
航道的升級,沿江經濟的崛起,帶動造船業的發展,貴港年造船能力、船舶運力、港口吞吐能力和港口吞吐量等四項指標均約占廣西內河港口的60%。全市有82家跨省、跨港澳水運企業開辟至黃埔、廣州、深圳、南沙等地集裝箱班輪,以及貴港至港澳的常運航線。
目前,貴港正加快建設港口物流園區,在貴港港羅泊灣作業區后方建設集中轉、物流、倉儲、來料加工、拼裝、交易、疏運于一體的建材、水泥物流園區?在貓兒山作業區后方建成集煤炭儲存、加工、交易于一體的國家級煤炭配送中心;在港口后方建立瓷磚、鋼材中轉配送基地。同時,進一步完善流通加工、信息處理、內陸口岸、集裝箱中轉等基本功能,建立形成一批大型物流中心,逐步發展成為集運輸、商貿、工業和物流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打造區域性物流基地。
舞活“龍頭”,帶動產業升級
貴港依托西江水道巨大的運輸能力和低廉的運輸成本優勢,以及沿岸水源、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瞄準國際龍頭企業招商引資,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目前,貴港工業呈現出企業規模由小變大、產業布局由散變聚、產業層次由低變高的喜人局面。“十一五”期間,全市工業總產值和規模工業增加值實現翻一番。
貴港沿江水泥資源豐富,過去該市零星的小水泥廠有100多家,這些工廠工藝落后、資源利用率低、污染大。為從根本改變這一狀況,貴港依托低廉的水運成本優勢,引進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的大型水泥企業到沿江落戶。華潤、臺泥兩大水泥巨頭應用先進的窯外分解新型干法生產工藝,在當地掀起一場以大代小、扶優淘劣的變革,使得傳統的立窯水泥企業紛紛加大技改,謀求錯位發展。貴港市港橋水泥公司主動放棄立窯小水泥,轉而投資建設水泥粉磨站項目;貴港市云鵬公司也另辟蹊徑,開展彩色水泥項目開發,龍頭企業成功帶動了貴港傳統水泥產業的“綠色升級”。目前,全市年生產水泥2500萬噸,成為廣西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基地。
依靠沿江優勢,貴港新興產業不斷崛起,并規劃建設桂平龍門陶瓷工業集中區,計劃投資250億元建設300條建陶生產線,建設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約化建陶生產基地,建設國家級陶瓷研發中心、培訓中心、陶產品展覽中心和商貿市場。目前,正在建設的桂平市靈海陶瓷有限公司計劃總投資10億元,建設13條建陶生產線,年產陶瓷7000萬平方米,產值20億元。其中,一期項目投資2.5億元建設兩條目前世界上最長、產量最大的陶瓷生產線,年產建筑陶瓷2000萬平方米,實現產值5億元。
貴港沿江掀起新一輪投資熱潮,60%的企業沖著西江黃金水道而來,沿江工業園的發展實現大轉變,全市形成了建材、鋼鐵、電力、制糖、機械制造等臨港產業集群。據統計,在港口經濟的帶動下,全市港口及相關產業年產值2008年實現68億元;2009年提高到76億元;今年將突破80億元,預計占全市GDP的80%。
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沿江發展
改革創新猶如駛入河道的航船,在貴港從未停歇。早在2002年,貴港港便進行第一次“窮”則思變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扭轉了連續7年的虧損局面。2006年,貴港港進行第二次“富”亦思變的港口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使得貴港港從肩挑人扛的大港變成了廣西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內河港,躋身中國內河十強港行列。
從愛凱爾集裝箱碼頭37米高的岸吊機操作室俯瞰,江面船只往來穿梭,一片繁忙景象。見證著貴港羅泊灣碼頭巨大變化的原貴港港務公司老職工楊培高很是嘆服:“如果沒有印尼愛凱爾集團注資7億元進行升級改造,這樣的現代化裝卸也許要很多年以后才能看到。”老楊激動地比劃著,“當時這里到處是堆積如山的煤炭,以及滿臉沾滿煤灰的扛包工人,貴港沿江的斜坡碼頭有200多個,平均每個碼頭100人,在碼頭扛包的不下2萬人。當時貴港港1000萬噸的吞吐量,機械設備滿負荷運作也只能完成500多萬噸,剩余的近500萬噸都是靠人力扛出來的。”
“十一五”期間,貴港還按照“一市一港”、“一港三區”、“一主兩輔”的格局對《貴港市港口總體規劃》進行修編,把貴港港、桂平港、平南港一并列入貴港港范圍,進行統一管理,中心港區為主要港區,桂平、平南兩個港區為輔助港區。通過規劃和整合,避免同質競爭產生內耗,避免重復投資建設,全市港口發展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
當前,貴港正醞釀新一輪加快港口發展體制創新:市政府將與廣西西江航運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打造西江黃金水道建設示范基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共同規劃、建設、經營、管理貴港轄區內水運基礎設施建設、港口航運經營,船舶修造基地、物流園區和水運信息服務等事宜。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