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飛低空需要群策群力 不僅僅依賴政策導向


    時間:2010-12-01





    日前,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簡稱“《意見》”),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文件的出臺為中國未來低空管制的放開掃平了制度障礙,通用飛機和直升機整機未來受益最大,中國即將迎來通用飛機市場大規模爆發增長的時代。

    國家空管委辦公室副局長杜強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辦法的實施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航空事業全面發展和空域資源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杜強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消費結構升級,航空運輸需求呈現多元化、多樣化和大眾化的趨勢。航空業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深入公眾生活,并更緊密關聯國家經濟發展。《意見》辦法的出臺有利于通用航空事業的發展,有利于通用航空制造業的發展,有利于綜合運輸體系的發展,并能規范飛行管理,盤活空域資源。

    “發展通用航空,關鍵是空域管理的改革。”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總經理林左鳴說,在這方面,各方都要應進一步努力,不要錯失良機。

    據了解,我國現行的空域資源管理模式,總體上基本能適應現階段航空事業發展的需要,但粗放型管理模式和結構性空域矛盾客觀存在,比如空域劃分標準不夠完善,管理運行機制不夠健全,航空服務體系不夠完善,飛行安全責任不夠清晰,等等。相比世界空域資源管理方面的先進做法,在空域資源利用最大化,使用靈活化,分類劃設合理化等方面,空域資源利用率還比較低,空域資源管理還處在粗放和低效階段,阻礙了空域資源效能的充分發揮,迫切需要改革空域資源管理,全面提高空域的綜合承載能力。雖然目前航空業平均每年增加200臺飛機,但由于管理人員有限,導致了重心在運輸航空領域。

    “這與中國的通用航空發展“先天不足”有關,”長期研究航空發展的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授李海鵬表示,與國外的航空業相比,中國是一個從‘限制’到‘逐漸自由’的過程。

    李海鵬認為,雖然國家政策已經向通用航空領域傾斜,也形成了一套法律框架,但具體法規卻不夠詳細,以至于在執行時有很多問題。在他看來,要發展低空領域,僅靠政府和中國民用航空局(簡稱“民航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

    李海鵬指出,通用航空是一個全市場化的領域,光是靠政府的政策導向和法規建設絕對不夠,只有全社會都關注它,群策群力,才能夠得到真正發展。

    此外,即使有了政策,但通用航空的資金、維修護理、執照考試依然是現實的問題。在人才方面也缺乏相應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意識,整體的市場開發能力和意識還很落伍,低空領域的服務跟不上市場的需求。
    “只有當這個社會的喜歡航空的人都去研究它,才可能真正把這個低空領域發展起來。”李海鵬說。

    通用航空

    近年來,通用航空作為民用航空兩大支柱之一,不斷成長,并帶動與市場完全接軌的通航制造、運營維修、服務保障、機場建設和金融保險等相關產業快速發展。通用航空總量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長。2020年前,通用航空市場年均發展速度將達到15%,2020年通航飛機保有量將達到5000-6000架,通航產業的GDP產值將達到344億元,為推動中國航空事業跨越式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制約,中國的通用航空總體處于起步階段,產業規模小,成熟度小,與歐美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差距很大,不能滿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改善的需要。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