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航空公司客機總數量將達到4800~5000架。
——民用航空局局長李家祥預測。他認為:“過去5年中國民航業經歷了兩位數的增長,而未來5年也不會放慢增長步伐。”但是,以目前的空域范圍,能否支撐航空運力的快速增長?這或將極大影響著國內航空公司的速度。
空域緊張的突出矛盾已經使民航運輸的便捷性優勢降低。
——東航集團黨組書記李軍。在近日舉辦的民航強國論壇上,李軍一針見血的指出,制約我國航空運輸業未來發展的隱患。
中國空管體制改革第一步和第二步,已增大了民航在航路上飛行管理的決策權,為民航的飛行安全和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下一步推動空管體制改革仍可逐步建立國家統一管制的雛形。
——民航局空管局副總工程師文立斌認為,在既有框架內的空管體制改革則仍在進行。
在中國,通用航空總飛行量中的70%是對運輸航空服務的,就是訓練飛行;還有21%是商業航空,即農林噴灑等作業航空飛行;只有9%是面對消費市場的,也就是公務機、私人飛機等。然而,在美國,消費航空的份額達到了70%,這種產業結構非常穩定。
——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授李海鵬指出,這說明我國通用航空的產業結構太過單一了,它并不是一個穩固發展的結構,嚴重依賴性于運輸航空。
開放1000米,只是將原來暗地里進行的飛行變成合法飛行,這只是很小規模的應用,還談不上所謂的相關產業的拉動。除了開放空域高度的限制,相關因素的限制也相當多,例如飛行員培訓機構的缺乏、國產小型飛機制造能力的落后、飛機通訊導航的安全性要求等。
——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詢公司分析師曹寅表示。但是曹寅仍對“低空開放”給予了肯定,可以樂觀預期的是空域放開的步伐將逐步加大,而其影響也將隨之加大,飛機制造、維修,導航設備制造,航空培訓以及農業高空作業,商用飛機石油勘探等都會被逐漸激活,其產業規模有可能達到萬億。
文章來源:現代物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