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虹口區:瞄準航運服務業闖出“新天地”


    作者:葉鋒    時間:2010-10-25





    這里沒有一條自有船舶,卻匯集了近3000家航運企業;這是一片僅有3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卻影響著國內乃至世界航運市場的風云變幻。這神奇的地方,就是上海北外灘。“北外灘原來是一片老碼頭,現已經轉變為一片集聚現代航運服務業的風水寶地。”北外灘所在的上海虹口區區委書記孫衛國說。瞄準現代航運服務業,虹口區在轉變發展方式上業績斐然。

    ● 轉方式轉出 “新天地”

    傳統產業衰落,土地要素稀缺,發展現代制造業空間有限……是各地一些老城區在經濟結構調整中遭遇的困境,北外灘也一度面臨這般困境。

    這一地區東起東大名路、秦皇島路,南臨黃浦江和蘇州河,西抵吳淞路,北至海寧路和周家嘴路,面積約3平方公里。這里的碼頭長年是上海散貨運輸和沿海客運的“主戰場”。但隨著集裝箱運輸業的發展、外高橋港和洋山港的崛起等,泊船最大噸位不超過1萬噸的北外灘碼頭岸線日益“落伍”,產業定位面臨艱難抉擇。

    虹口區區長俞北華說,北外灘如何走?市、區經過了審慎論證,結論是:“北外灘要重振航運業,不能再延續傳統運輸行業、拼吞吐量,而只能發展以航運為特色的現代服務業。”

    轉方式轉出了“新天地”。截至2009年底,集聚在北外灘的各類航運企業已超過2500家,在北外灘經營發展的水上運輸企業的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占上海市水上運輸業的78.5%、85.9%和83.2%,中海集團、中遠集團、上海港務集團、地中海航運以及銳得、羅賓遜等全球領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中國區總部等也相繼落戶于此。

    今年7月,包括全球最大的航運經紀企業克拉克森公司在內的9家知名航運(船舶)經紀公司在北外灘登記成立了分支機構,國內首批航運經紀機構“花落虹口”。

    ● 使服務經濟 “實體化”

    北外灘地處黃浦江和蘇州河的交匯處,是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的四個重點地區之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曾是多少房地產商垂涎的黃金寶地。如果江邊建設成片的豪宅,地方財政短期內就會擁有巨大的“錢袋子”。但虹口區選擇發展集聚航運企業、提升實體經濟的“現代服務業高地”。

    北外灘航運服務集聚區發展辦公室主任陸清冬介紹,目前北外灘的航運經濟藍圖初步成型。預計今年年內落戶北外灘的各類港務、航務、貨代等航運企業有望突破3000家,使這里成為國內沿海城市中航運企業最密集的地區。

    要“集聚”,更要“提升”。目前,北外灘已有包括上海航交所、上海國際航運仲裁院、國際集裝箱班輪運價備案中心等國家級各類航運功能性機構20余家,同時還發布國家航運界公認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

    要素齊全的北外灘已在國際市場航運資源配置中具備了一定的話語權。比如,2009年7月成立的“國際集裝箱班輪運價備案中心”,目前已公布運價信息6萬多條,涉及100余家國際集裝箱班輪運輸公司。“有了這個備案,一些國際航運企業就無法靠低價擾亂市場了。”知名航運服務企業泛捷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莊海民說。

    ● 向制度創新要 “生產力”

    克拉克森公司等9家知名航運(船舶)經紀公司能夠落戶北外灘,著實有一番曲折經歷。

    此前,香港一家船舶交易經紀企業曾試圖在北外灘成立分公司。但注冊時,卻發現在工商部門注冊系統里沒有“航運經紀”這一類別;隨后嘗試以“航運咨詢公司”注冊,卻又發現其特別注明“不得從事經紀業務”,最后只能放棄。

    長期以來,無法在國內進行公司注冊的航運經紀公司只能以“辦事處”、咨詢公司等名義在國內談妥業務后到境外進行交易,不僅增加了企業的商務成本,也造成航運產業鏈的斷裂和地方經濟的損失。在這背后的無奈現實是:具有較強國際屬性的航運服務業,我國在制度方面的“盲點”、“空白點”不少。“區里聯合市工商、交通港口等部門經過多次調查、研究,并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才在今年6月啟動上海首批航運經紀人準入試點。”陸清冬說。“發展方式的轉變、現代服務業的培育,需要破除更多的制度壁壘,制度創新也是一種生產力。”孫衛國說。

    文章來源:現代物流報  作者:葉鋒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