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黃驊港幾近瘋狂的“擴張”,70多公里以外的天津港感受到了巨大壓力。
在黃驊港打出“建立5億噸大港”的目標之后,天津港隨之公布了其今后20年的總體發展規劃——以“一港九區”布局,加快建設北方航運中心。
“就目前來說,黃驊港的主要貨源是煤炭,而煤炭也是天津港的重要貨源。黃驊港吞吐能力的擴大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可能會給天津港帶來更大的競爭。聽說黃驊港今后的側重點是發展基礎設施,發展大綜合物流,對這個區域的港口競合關系也會產生影響。”天津港文化傳播中心的薛力強告訴記者。
事實上,環渤海港口之間的競爭早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只不過這次話題的中心不是大連港、天津港、青島港之間關于“北方航運中心”的爭奪,而是京津冀魯港口貨源腹地的“搶食”。
一位港口專家向記者表示,黃驊港要建5億噸大港,津冀的四大港口以及黃三角眾多中小港口之間的“混戰”將因此更加激烈。
○●黃驊港 “跑馬圈地”
按照《黃驊港總體規劃》,黃驊港由煤炭港區、綜合港區、散雜港區、河口港區四部分組成。預測2015年、2020年黃驊港的吞吐量分別為2.8億噸、3.65億噸。
目前,中國的港口絕大部分為貨源港,黃驊港也不例外——巨大的吞吐量需要強大的臨港經濟和腹地經濟作為支撐。針對黃驊綜合大港開航后生產要素大規模流動的現實,渤海新區規劃了260平方公里的產業園區,著力培育石油化工、現代裝備制造、電力能源和港口物流四大產業。
黃驊市委書記回學勇表示,黃驊港總投資2400多億元的122個產業支撐項目正加速推進,中國石油化工和管道裝備制造業基地、鋼鐵產業轉移基地、新材料合成基地,華北地區重要的電力能源基地、國際化區域物流中心等區域產業品牌逐漸叫響;再過3~5年,渤海新區將成為中國北方化工產業基地、河北東南部鋼鐵工業基地、中國管道裝備制造業基地、華北重要的電力能源生產基地和國際化區域物流服務中心。
但是,對于一個成熟的綜合性港口來說,臨港經濟并不足以完全支撐起其快速穩定的發展,還需要發達的腹地經濟。而要加強與腹地之間的聯系,構建快捷的交通服務就成了黃驊港發展的首要任務。目前來看,聯系廣大腹地所需要東西向三條放射形通道中,目前只有石黃高速公路。路網構架上的不均衡,極大地制約了黃驊港優勢的發揮,也不利于增強黃驊港綜合競爭的提升。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河北省、滄州市政府部門也下了很大決心。據悉,邯港、石港兩條高速公路的規劃已獲河北省政府批復,總投資215億元。這對于黃驊港加強與腹地之間的聯系,吸引內地貨源,從而增強其競爭能力將起重要作用。再加之已有的神黃鐵路等,黃驊港的“魅力”已初步顯現。“按照黃驊港總體規劃,實施三步走戰略,加快推進15萬噸級航道建設,并逐步達到20萬噸級兼備25萬噸級,遠期建成2萬~20萬噸級泊位120個,形成碼頭群,年吞吐能力5億噸。”滄州渤海港務公司董事長黃建華說。
○●區域諸侯“當仁不讓”
隨著黃驊港“綜合性大港”定位的轉變,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黃驊港和周邊各大港口之間將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競合”關系。但從近期來看,競爭大于合作。
首當其沖的便是天津港。從今后的發展規劃上看,黃驊港與天津港的定位相似——臨港經濟都是以石化、鋼鐵為主,腹地經濟圈重合較大——將來兩港之間必將“狼煙四起”。
而相對于黃驊港,天津港似乎具備更多政策的優勢。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文增就表示,從戰略層面講,天津港依托的濱海新區在“十一五”期間被納入國家開發總體戰略布局,戰略層面要高于其他港口;同時,天津港歷史悠久,與許多國際港口有密切聯系,是北方地區集裝箱干線港和發展現代物流的重要港口。
當然,讓天津港擔心的不只是黃驊港。在距其直線距離不到70公里的曹妃甸,也是“心腹大患”——曹妃甸的優勢渾然天成,比如距離渤海最深處僅500米,不淤不凍等自然條件。此外,還坐擁首鋼、10億噸的冀東油田等資源。
因此,天津港集團董事長于汝民在2010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天津港在未來的發展中,將突破單一發展港口裝卸業的局限,尋求適度的多元化發展,延長企業的產業鏈,從而提高企業的抗危機能力。天津港將建立物流網絡平臺,并通過填海造陸為港口裝卸業和國際物流業提供發展空間,建立新的港口發展模式,即“港城一體化”。
而在河北省內港口競合中,黃驊綜合性大港、秦皇島港、唐山港曹妃甸港區隸屬于河北港口集團,但因為處于不同的城市,其發展并不僅僅由港口集團來決定。在各港口分屬不同城市之時,港口企業難免短視,盯著各自城市、港口的利益,很難站在環渤海的區域考慮如何發揮整體力量。
而且,唐山港京唐港區以及黃驊港已經投入使用的部分,并不屬于河北省所有,而是在經營中獨立運作。這也使河北省港口的競爭更加撲朔迷離。
同時,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是黃三角濱州、東營等中小港口。尤其是與黃驊港僅有20公里之遙的濱州港,更是打出了令人咋舌的發展目標:按照《濱州港總體規劃》,其遠景規劃為建設深水泊位150多個;中長期規劃原油、液化、煤炭、原鹽、集裝箱等3萬~10萬噸級泊位50余個,初步建成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到2020年,濱州港吞吐量將達到1億噸。按照這個目標,屆時,其吞吐量將是黃驊港的近三分之一。
○●三分天下“合”為大
“一個港口的發展,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廣闊的腹地經濟;一群港口的發展,在這兩個條件的基礎上,還需要有統一的協調能力。”上述港口專家說。
而在各地方政府“不差錢”的發展港口基礎設施、臨港產業、深擴內陸交通的時候,協調恰恰就成為港口群發展的難點。環渤海帶港口并不像珠三角、長三角形成自己的港口群,以大連港、青島港以及天津港為中心的三大港口區域,都在各自尋求突破。這三大區域又存在著內部的激烈競爭,其中,又以天津港為中心的港口區域競爭最為復雜。
在津、冀沿海線上的四大港口,分屬河北省、天津市和北京市管轄。在京津冀三地學者看來,京津冀三地港口惟有協作分工、錯位發展才能避免惡性競爭。
整合,從河北港口開始。綜合考慮省內港口現狀,河北省委、省政府去年組建河北港口集團,統籌開發建設包括秦皇島、唐山、滄州等在內的全省港口資源。“組建港口集團主要是為統一規劃全省港口建設,統一管理全省深水岸線資源。”河北省現代物流協會秘書長林炳祿表示。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京唐港有北京方面的股份,因此并不接受行政劃撥的整合手段,河北港口集團欲收購京唐港,則需拿出真金白銀;此外,黃驊港前期投入使用的部分,神華集團占據相當大的股份,整合也并不是短期能實現的;而河北港口集團與天津港的合作與協調,可謂難上加難。
河北經貿大學商學院教授王素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天津港是人工港,存在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如果能仿照上海港模式,與曹妃甸港聯合,形成以天津港為中心,以秦皇島港、京唐港、黃驊港為依托,以曹妃甸港為深水外港的京津冀港口群,則可大大提升整個京津冀港口群的競爭實力。”
王素君還建議,天津港繼續以集裝箱、外貿為主,發揮綜合性強的優勢,建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際貿易大港;秦皇島今后要擴大煤炭輸出能力,同時進一步優化貨物運輸結構,發展集裝箱運輸和其他的散雜貨運輸;唐山港要充分發揮曹妃甸深水港的優勢,重點發展大噸位的礦石、鋼材及石油等的吞吐能力;黃驊港定位為以煤炭、石油化工產品、加工產品等運輸為主的北方大型物流中心。
要想統籌發展,三地必須建立統籌協調機構。而在當前的體制框架內,如何建立一個既能整合政府和民間力量、照顧各方利益,又具有較好約束力的組織,是擺在三地面前的首要問題。
文章來源:現代物流報 作者;范云兵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