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可追溯體系需過四座“火焰山”


    時間:2010-10-25





    “你現在銷售的蔬菜能夠實現流通過程的全程可追溯嗎?”在北京一家菜市場,居民韓建坤一邊拿著手里的蔬菜,一邊問攤主。

    菜市場給出的答案大多是否定的,“我只知道這些蔬菜來自山東,具體來自哪里,我們也不清楚。我們大多數時候只跟批發商談價錢和蔬菜的質量。”攤主告訴韓建坤。

    韓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婦,購買新鮮蔬菜、肉類以及禽蛋是她每天的主要工作之一。她告訴記者,寧愿貴一些,她也愿挑選最新鮮的蔬菜,這樣質量和營養都會有保障。

    不過,韓女士從來不知道她所購買的蔬菜產自哪里、如何運輸到北京、在流通過程中采取過什么保鮮保質措施;更不知道這些蔬菜如果出現問題,該如何追溯問題的來源。而同韓女士一樣,有這種困惑的市民不在少數。

    值得慶幸的是,國家今后將重點建設肉類、蔬菜的流通追溯體系,來保證消費者的權益。日前,商務部、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指導意見的通知》,對肉類、蔬菜的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做了具體規劃。而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給出試點建設的時限是3年。

    而在這3年的時間里,要想建成一個完善的質量追溯體系,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技術:如何控制成本?“物美很早就已經開始進行生鮮和肉類的可追溯體制建設,到目前,物美銷售的所有肉類以及80%以上的蔬菜都能夠追溯到生產階段。”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鏈總監馮邵桐告訴記者,物美只有一部分聯營的蔬菜尚未實現全程可追溯。

    馮邵桐介紹說,目前物美銷售的蔬菜和肉來基本上來自基地采購,并具備農藥殘留檢測能力,包括設備和人員,每一個環節都有完整的信息記錄。

    而事實上,物美肉類、蔬菜的可追溯,只是一種機制上的可追溯——即物美尋求、建立自己的生產基地,在生產基地進行質量檢測,合格后進入物美賣場。但并不是所有生產基地的蔬菜都實行統一管理,其中一部分由不同的農戶經營。所以,這些蔬菜實際上無法追溯到具體生產戶的。“這需要信息化的控制,但信息化追溯的成本太高。”馮劭桐說,信息化追溯要給蔬菜流通提高多大成本,并沒有具體數字,但以他的經驗來看,至少要在5%以上。因此,物美僅對附加值較高的農產品進行條碼的信息化追溯。

    同樣有著多年供應鏈工作經驗的陳銳也認為,投資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系統需要不菲的資金。他說:“河南眾品食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了上一套完整的ID技術系統,已經投入了1000多萬。在該系統下,肉類產品從原料采購、加工生產、物流、銷售過程100%實現了信息化可追溯。”

    陳銳告訴記者,目前,雙匯、雨潤、金鑼、眾品等幾大肉企總的市場占有率僅為5%。也就是說,中國的肉類市場,絕大部分還是靠中小企業支撐,而中小企業是無法投入這樣的資金完成質量追溯體系的。“因此,要想實現中國肉類產品的全部可追溯,短時間內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好在,商務部的試點全部為大城市,試點環節為大型連鎖超市和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相信有了試點的帶動,有可能慢慢推廣開來。”

    而作為技術供應方——博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顧問王頤中證實了馮劭桐與陳銳的說法,他說,以國內目前比較流行的RFID技術來說,核心技術是一種芯片,價格非常貴。目前這種記錄信息的技術也主要應用于價值比較高的產品,但是對于蔬菜、肉制品這種價值比較低的農產品來說,會極大地提高其成本。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