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量創新高 集裝箱運價高位運行
8月27日,上海航交所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報收于1215點,較上月上漲0.5%,同比上漲32.1%。
8月份,美國新房銷售、制造業指數以及非農業就業數據均好于預期,降低了先前對兩次探底的擔憂。歐元區經濟增長有所恢復,債務危機陰影暫時隱退。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復蘇帶動消費上升,特別是新興經濟體進出口貨運量快速增長,推動全球貿易量升溫。交通運輸部快報數據顯示,8月份,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313萬TEU,首次突破1300萬大關,增速也比上個月加快了一個百分點。受益于貨量超預期增長,集裝箱運輸市場呈現供需兩旺勢頭。全球閑置運力基本上已釋放完。據法國海運咨詢公司AXS-Alphaliner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約23.6萬TEU的集箱船被閑置,占總船隊運力的1.7%。而閑置船中僅有1艘船高于5000TEU,顯示一些主流船型已基本釋放完畢,并開始吸收新投放的運力。來自英國克拉克森船務咨詢公司的統計顯示,隨著運力的交付使用,集裝箱船訂單占總運力之比從年初的37.4%下降到8 月份的28.7%,新增運力消化逐漸加快。當然,此間消化也因為全球近半數的集箱船處于減速航行中,從而淡化了運力過剩問題對運費的影響。與此同時,新增訂單也開始“水漲船高”。克拉克森船務咨詢公司統計顯示,7 月份全球集裝箱船新增訂單32 艘,總計運力19.8萬TEU,為近期較高水平。反映集裝箱運輸市場景氣度的租賃指數(HRCI),再創年內新高,9月1日報收于716點,較上個月上漲7.5%,增速連續4周上揚。
由于貨源充足,8月份集裝箱運輸繼續高位運行,一些主流航線運載率均超過9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滿艙,其中美西、美東線運價再創新高,歐洲線雖新增運力較快,運價漸顯疲憊,但仍處較高水平。總之,受制于運力擴張,班輪公司的底氣漸顯不足,以往頻頻起用的調漲計劃,正在逐步淡出。8月末集箱綜合運價指數僅比上個月增長0.5%,顯示集裝箱運輸市場上升動力不足,連續4個月上漲幅度放慢。8月綜合運價指數有可能成為今年階段性頂部,并隨著高峰期過去回歸正常,今年集裝箱運輸旺季或許提前結束。
8月27日,上海出口至歐洲、美西、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分別為1823美元/TEU、2692美元/FEU、4093美元/FEU,分別下降3.5%、5%和上漲3.3%。
綜指強勁反彈 干散貨運輸市場重返盈利
8月31日,波交所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BDI報收2713點, 較上月上漲37.9%。其中海岬型船3516點,較上月上漲82.9%;巴拿馬型船2950點,較上月上漲20.8%;大靈便型船1077點,較上月上漲17.4%。
8月份,運輸市場運價先揚后抑。月初在中國鐵礦石需求恢復性上升刺激下,國際干散貨綜合指數延續上月的反彈行情,運價一路上揚,24日達到當月高點2861點,隨后受三大礦山下調4季度鐵礦石價格,以及遠期合約FFA獲利回吐等利空因素下,綜指緩慢回落,截至8月最后一個交易日,綜指已在此輪反彈中上升了60%,其中前期跌幅最大的海岬型船運價表現強勁,日租金從前期低點的1.3萬美元,反彈到3.5萬美元水平,返回到正常經營水平,糾正了前期一度超跌。受益于中國、印度煤炭進口穩定,以及美灣、南美的谷物貨盤成交活躍,以承運煤炭、糧食為主的巴拿馬型船、靈便型船在上一輪下跌中受損程度較小,故此輪反彈力度也相對平穩,8月份巴拿馬型船日租金基本均在2萬美元以上,最高達到2.5萬美元,處于贏利水平。
中國鐵礦石進口恢復性上升是本輪反彈的主要推動力。持續下行了3個月的鋼材價格,7月中旬開始止跌反彈,并持續上漲了6周。鋼價的持續上漲,吸引了一些原先因虧損停產、限產的中小鋼廠重新恢復生產,跟風進入。這表明顯示隨著鋼價回升,鋼廠產能得以較快恢復,加上鋼鐵9至10月份消費旺季即將來臨,提前布局儲備原料,刺激了鐵礦石需求快速上升。同時,由于前期運價持續下跌,船東運力投放積極性受挫,干散貨新增運力放緩。據克拉克森最新統計,7月全球新增運力511萬載重噸,為今年以來次低水平。需求上升,運力供應相對放緩,誘發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快速反彈。
經過此輪快速反彈,干散貨運價已恢復到一定高度,各大船型運價基本上處于盈利。不過今年全年新增運力的壓力依舊很大,所以后續如沒有實質性的利好出現,市場向上突破難度加大,而出現盤整的概率增加。從需求上來看,雖然即將進入鋼鐵需求旺季,但由于國家加大節能減排力度,8月下旬起,部分中小鋼廠接到“限產令”,以及鋼鐵出口退稅正式取消,都將對鋼鐵供應產生負面影響,這在當月下旬運價沖高回落已得到體現。特別是國際三大礦山近期均不約而同下調了第四季礦石價格,預示后期需求有所減弱,對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8月31日,與中國相關航線的鐵礦石運價均出現大幅上漲。其中,巴西至中國27美元/噸,較上月上漲42.4%;澳大利亞至中國11美元/噸,較上月上漲57.4%。
多重因素作用 沿海運輸市場觸底反彈
9月1日,上交所發布的沿海(散貨)運價指數報收于1225點,較上月上漲6.6%,同比上漲5%。
在遠洋市場逐漸恢復利好的傳導下,沿海運輸市場終于盼來了觸底反彈,雖然反彈力度有限,運價依舊在較低區域,但沿海航運市場終于結束了持續近4個月的陰跌,迎來了一線曙光,船公司看到了走出困境的希望。除廣州航線因受庫存較高和進口煤炭因素,出現運價下降外,其他航線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特別是下跌幅度較大的天津至上海煤炭航線運價指數上漲了28.4%。 9月1日,上交所發布的煤炭運價指數為1351點,較上月上漲9%。其中,秦皇島到廣州、上海煤炭運價分別為49元/噸、35元/噸,為上月的-5.8%和14.3%。促成此輪反彈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首先是運價已跌無可跌,不但遠低于長協運價,也低于運營成本。數據顯示,8月份北方沿海煤炭發運量較7月份略有減少,在運量環比下降的情況下,運價卻出現反彈,說明市場本身有強烈的超跌反彈要求,此輪反彈符合市場預期。其次是外圍市場向好開始傳導到國內。遠洋市場經過一個多月的恢復性上漲已達到盈利水平,一些持有內外兼營資格的國內船舶紛紛出洋營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市場壓力,給反彈創造了條件。最后是多個臺風影響東南沿海,避風、停航,非營運天數增加,惡劣天氣造成北方港口封港時間增多,船舶作業受阻,損耗了一定運力。反彈已經展開,但接下來煤炭需求將進入傳統淡季,當前市場又面臨節能減排的較大壓力,沿海運輸市場反彈能否延續,反彈高度有多高,已成為當前市場關注的焦點。9、10月份是煤炭需求淡季,同時也是利用低運價、低煤價進行補庫好時機,一來可以減少煤炭需求的大幅波動,平滑其周期性,并應付突發事件對煤炭需求帶來的沖擊。二來從戰略角度看,無論是冬季用煤價格上漲,還是下一年度煤炭價格談判,均對電廠有利。這就需要電廠未雨綢繆,適當儲備煤炭,也符合國家發改委近期提出的煤炭儲備政策。所以此輪沿海運輸市場反彈主要取決于各電廠企業對煤炭儲備的認識。
雖然8月份國內鐵礦石進口創年內新低,但受煤炭運價上漲傳導,金屬礦石運價也小幅上揚。9月1日,上交所發布的金屬礦石運價指數報收于1127點,較上月上漲5.3%。
南方大幅進口糧食,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已逐步顯示,再加上南北糧食價差縮小,貿易商北上調糧積極性不高,需求不振,沿海運糧市場低迷。9月1日,上交所發布的糧食運價指數報收于949點,較上月微降0.3%。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