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國對三大航空公司整合的爭論日漸平息時,來自歐美的航空巨頭大整合消息頻傳。
美國聯合航空和美國大陸航空公司的合并一事又有新的進展。8月28日,美國司法批準了美國聯合航空公司并購美國大陸航空公司案。這為兩者重組掃清了法律障礙,預計正式合并在10月1日前完成。兩公司合并后,運力占到全球運力的7%,超過2008年合并了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的達美航空,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
但是,新美聯航全球第一的寶座還未坐實就或將易主。9月6日,有媒體報道,英國航空公司與西班牙伊比利亞航空公司擬合并為國際航空公司,然后進一步打造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英航方面表示,雙方已經起草了一份可能收購全球12家航空公司的名單。
一直以來,外界對近幾年來發生在歐美的航空公司間的并購案評價是毀譽參半。質疑者的理據是美國航空公司與美西航空公司早在2005年便已合并,但是至今兩家公司的飛行員還在為資歷問題爭執不休。而且整合并不意味著強大,促成航空公司合并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航空業處于低谷時抱團取暖的權宜之計。此外,企業合并后的文化融合,是被歷史證明了無數次的,且必須解決的棘手問題。
投贊成票的人則認為,航空公司并購重組能擴大航線網絡,通過資源整合降低運營成本和減少不必要的內耗。對于十分注重規模效應的航空業,重組將大大增加其在市場上的話語權。法航和荷航合并的成功更是被津津樂道。
無論上述兩起合并案最終走向何方,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際化、全球化是航空運輸業發展的大趨勢,加之民航業非常明顯的規模經濟特征,決定了重組是迅速做大規模,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利潤率,增加市場競爭力的最快速、最直接的途徑。這要求國內航空企業順應國際航空業的發展趨勢,強化資源整合。
今年以來,先是東航完成對上航的收購,后有國航兼并了深航。在我國航空運輸市場,外航的咄咄逼人和“民航強國戰略”的提出,我國航空業二次重組的傳聞不絕于耳,打造一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公司已經成為共識。
但是具體到操作層面上,國內航空企業資源整合的難度依然不小。
國內航空運輸企業間不乏合作案例,但是航空公司間以“價格戰”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惡性競爭也屢見不鮮。南航貨運部的一位員工曾告訴記者,近幾年,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西部航空市場的爭奪愈發激烈。以目前成都-廣州航線的貨運價格為例,已經降到0.85元/公斤的“白菜價”。
市場固然需要競爭,但是這種惡性競爭顯然不利于國內航空運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且以“價格戰”主要競爭手段,也體現出國內航空公司服務能力的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將國內航空貨運高端市場讓于他人。這暴露出我國航空運輸業缺乏統一規劃,航空資源過于分散的深層次矛盾。
分析人士指出,民航業的二次重組會集中國資委屬下的三大航空集團。但是各大航空公司紛紛跑馬圈地,以期在未來發生的整合中擁有主動權。這或許為民航業的二次重組人為地增加了難度。
因此,國內航空企業強化資源整合,統一民航各單位的認識,站在建設民航強國的戰略高度,在不影響航空運輸業平穩發展的同時,拋開部門、企業利益,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實現航空資源的高效配置。
筆者認為,強化資源整合大致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企業內部業務關聯部門的資源的有序流轉與整合,此舉將提升航空公司個體的服務能力和競爭力;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企業間的資源整合。當然,在資源整合進程中,也應吸收外國航空公司重組的經驗和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