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作為一個傳統行業,相比其他運輸方式有著運量大、成本低、能耗小、利用天然水域等優勢,在國民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由于航運需求是國際貿易的派生需求,決定了航運業是一個容易受金融、政治、國際貿易、世界經濟等變化影響的高風險行業。
航運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一級
航運業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資金密集、專業性很強的行業,除了一般企業所共有的風險外,還要面對航運業所特有的風險。尤其在當前世界經濟發生深刻變化的時期,航運企業將面臨更多、更新的風險。
航運市場周期波動導致的收益風險(二級)
航運需求是國際貿易的派生需求,它源于國內外貿易對船舶運輸的需求。由于世界經濟周期波動、國際貿易變化、政治格局、金融環境都能影響航運市場的供求狀況,因此,強周期是航運市場的基本特征。
金融危機爆發后,航運市場出現了近2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盡管航運市場最黑暗的時期已經過去,但是由于全球需求結構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貿易增速相對放緩、發達國家失業率高企等原因,使得航運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增加。預計未來幾年航運市場的波動周期可能縮短、波動幅度可能加大。航運市場的強周期、運價的大波動,將使航運企業的獲利能力變得極不穩定,導致企業面臨較高的收益風險。
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導致的成本風險(二級)
自2007年三季度起,國際油價便進入一個持續高企的時代。2008年1月,布倫特國際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短短5個月后又進一步擊破145美元關口,上漲42%以上。雖然金融危機后油價有所回落,但目前仍維持在每桶70~80美元的高位。由于燃油費用占運輸成本的比重普遍較高,使得航運企業對油價的變化十分敏感。據資料顯示,集裝箱船隊燃油費用占總成本的比重為20%~30%,干散貨船隊為25%~35%,而油輪船隊則高達40%~50%。若以油輪船隊為例,每當燃油價格上漲10%,將使企業運輸成本上升5%、運輸利潤下降12%。因此,國際油價的持續飆升、居高不下,將給航運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風險,使航運企業的經營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大。
運力供過于求導致的競爭風險(二級)
在2003—2007年航運市場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各大航運企業為了搶占市場紛紛擴充船隊規模,造船市場6年間的年均新增訂單曾一度超過15000萬載重噸,但是隨著航運貿易需求受世界經濟衰退影響開始萎縮,加上新船交付的時間大都集中在2009—2011年,使得當前航運市場供需矛盾突出,運力嚴重過剩。雖然在各家船公司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撤單、推遲、拆解舊船等多種方式,避免了運力在短時間內集中釋放。但是由于集裝箱、油輪、散貨船隊的訂單占現有船隊的比例仍分別高達36%、29%和60%。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航運市場供過于求的壓力難以緩解,競爭風險將仍是航運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風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