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乘坐飛機進入北京,第一個清晰映入眼簾的區域就是順義。從空中俯瞰順義區,無垠的綠色鱗波翩躚,多彩的建筑如船似帆地在這綠色海面上競渡著;
當你踏上順義的土地,你會驚奇地發現,這里是一片熱土,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熱潮正在1021平方公里綠色大地上涌動———
今年4月25日至5月2日,2010年最重要的汽車展會之一———第十一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在順義區新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大量人流、車流涌向順義,觀眾人數達到70萬人次。
4月27日,我國首架租賃飛機交付儀式在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舉行。航空租賃業是現代服務業中的朝陽產業,兼具經濟拉動大、創稅能力強、關聯產業多等特點,這標志著順義區開飛機租賃業先河。
6月8日,第十九屆燕京啤酒20.52,0.16,0.79%節項目簽約儀式舉行。此次共簽訂項目25個,其中超億元項目20個,協議投資額高達396.53億元。主要涉及影視動漫、保稅物流、會展、高新技術、汽車制造等行業,投資總額之大、簽約項目之多、涉及行業之廣創歷屆啤酒節之最。
6月9日,投資70億元的中航工業園發動機項目開工建設。
近年來,順義區已關停“三高”企業49家,總產值4.96億元。2009年,順義區萬元GDP能耗降低5.6%,被北京市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工作組確定為全市為數不多的2009年度超額完成等級區縣。
……
近年來,順義區經濟呈現出跨越式、可持續發展態勢。2009年,順義區實現地方生產總值690.2億元,同比增長27.2%,三次產業比重為3.1:43.1:53.8。
近年來,順義區定位于“北京東部發展帶的重要節點”謀劃發展,將高端要素集聚能力作為一種新型城市能力,來解決產業升級難、能源約束緊等發展中的問題。他們引入高端產業,壯大臨空經濟,做優都市型現代農業,做強現代制造業,做大現代服務業,產業格局不斷優化,資本流、人才流、技術流、信息流、服務流和產品流等一系列高端要素快速向這里集聚。這個傳統的農業地區“變身”為北京重點建設的三個新城之一和首都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肩負著北京市擴大產業規模、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水平的重要職能。“面向國際的樞紐空港、帶動區域發展的臨空產業中心和現代制造業基地”,這就是順義的發展目標。
以臨空經濟為引擎
高端要素加速聚集
臨空經濟讓順義區的經濟發展擁有了某種獨特優勢,這也是該區發展的引擎。
首都國際機場是我國第一個擁有3座航站樓、雙塔臺、3條跑道同時運營的機場,是年客流量突破6500萬人次的國際樞紐空港。從空中看,天竺綜合保稅區與首都國際機場已實現“無縫對接”。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莊杰告訴記者,“天竺綜合保稅區是目前全國首家空港型綜合保稅區,2008年7月28日批準成立,2009年4月開始建設,100天建設期創造了‘北京速度’。這個綜合保稅區是我國海關監管的最高形態,與機場無縫連接,所有貨物進入保稅區后暢通無阻。”
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位于首都國際機場西、北兩側,與首都機場北端的卸貨平臺無縫對接,集口岸通關、出口加工、保稅物流等功能于一體。
“我們用4個詞來形容綜合保稅區的建設,那就是———如火如荼、成效凸顯、形勢喜人、形勢逼人。我們的招商堅持高起點,著重引入生物制藥、金融租賃、現代物流、展覽展示、檢測維修和研發等重點行業,去年進出口額達到50億美元,今年預計能達到240億美元。”莊杰興奮地說。
飛機租賃是綜合保稅區重點培植的新業務。在世界上,航空公司的飛機主要靠租賃,但這個充滿商機的巨大市場在國內一直沒有突破。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協助企業一起跑項目,不到一年這個項目得以落地。4月27日,工銀租賃公司的第一批飛機交付國航公司使用,我國飛機租賃行業就此啟動,該項目撬動資金之大、拉動相關行業之多,都給順義區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跨越式發展,使高端要素向順義區集聚。臨空經濟區是首都“十一五”時期重點建設的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具有規劃面積最大、吸附帶動能力顯著、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的特征,如今已成為拉動首都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臨空經濟區的發展給順義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北京臨空經濟區178平方公里含機場占地的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寶潔、空客、索愛等3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80余家國際知名跨國公司競相落戶,核心區平均每公頃土地投資近億元、實現產出2.1億元。
2009年,臨空經濟區實現產值增加值490億元,同比增長30%,增速居首都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首。從2002年的占北京市經濟總量比重0.7%提升到2009年的4%,8年的時間增長了5倍。
數據勾勒出北京臨空經濟區持續上揚的完美曲線。近5年來,臨空經濟區增加值年均增長在25%以上,目前正成為中關村9.47,0.86,9.99%、CBD、金融街7.42,-0.03,-0.40%等之后的首都經濟又一增長極。
優化產業結構
促進產業升級
以首都國際機場為圓心的10公里范圍內,七大功能組團緊密聯系、互為補充。天竺綜合保稅區、空港經濟開發區、林河經濟開發區、國展產業園、國門商務區、空港物流基地、北京汽車生產基地等,加上周邊天竺、南法信等6個重點鎮,組成了一個“臨空經濟區”的大平臺。
順義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區委辦公室主任楊寶華告訴記者,雖然這些園區“年齡”有大有小,但只要你到園區里走一走,就會發現這里涌動著創業的激情。各區發展各有側重,產業特色比較鮮明。
成立于2003年的北京汽車生產基地是北京市“十一五”規劃重點發展的現代制造業基地,是首都臨空經濟核心區內的重要區域之一。北京汽車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桂君說,“目前,我們的產業發展有幾個變化,一是從單一到多元發展,二是從原來的制造向研發延伸,三是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她告訴記者,園區內已形成汽車、航空、金融、廣告業等并進的格局,目前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特種設備檢測中心、北京汽車研究總院等重點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新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落成后,會展業成為順義區發展的新亮點。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北京國際汽車展、中國國際機床展、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等國際知名展會陸續開幕,順義區會展業發展提速。國展產業園辦公室副主任于友清告訴記者,“2005年后,我國會展業進入了新的建設高潮,北京的老國展面積只有6萬多平方米,不能滿足大型展會的需求。看到順義的區位優勢,新國展落戶順義,一期由16個展館組成,室內展覽面積一下達到20萬平方米,突破了北京不能舉辦10萬平方米展會的瓶頸。”
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高、產業鏈長等特點是會展業備受各地青睞的原因。據測算,一般會展業的產業帶動系數大約為1∶9 ,即會展投入為1,相關的社會收入為9。于友清充滿信心地說:“展會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順義的特色是‘有城有業’,我們正在集中精力把各項基礎設施做優,未來會展業一定會迸發出更大能量!”
“2009年,順義區的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已超過第二產業,產業鏈如何繼續延伸?”北京市順義區臨空經濟辦公室副主任余建在思考,“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與國際一流的空港相比還有一定的提高空間。騰籠換鳥發展高端產業,成為順義區的自覺選擇。”
2009年,順義區經濟平
穩健康發展,有幾個特點比較明顯,那就是:高端產業持續壯大,重大項目加快集聚,重點經濟功能區加速提升。
推行綠色生產
綜合利用資源
首都應該走什么樣的發展之路?順義區的干部在思考;如何讓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益,如何在“好”的前提下實現“快”速趕超,順義區的干部在討論,更在實踐。
天竺空港經濟開發區內,盈創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受到歡迎。落戶當年,他們就引來了國際企業巨頭的訂單。
在這家再生資源企業,廢棄的塑料瓶成了企業的寶貝。通過深層清洗、凈化、增粘等工序,廢品“變身”為瓶級聚酯切片。“企業日處理報廢聚酯瓶類飲料包裝物100 噸,可年產潔凈聚酯碎片1萬噸,再生瓶級聚酯切片3萬噸,回收率達到85%。我們是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生產過程中的清潔水全部循環使用。”公司項目拓展部總經理萬旭說。
這家成立7年的企業,如今是亞洲第一個規模化集中回收處理廢聚酯瓶的高科技現代化工廠,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標準。
萬旭信心滿懷地告訴記者,“今年二季度我們的產值將大幅上升,現在市場需求很旺盛,今年的任務已全部排滿,24小時不間斷生產。”
循環利用資源,實現綠色生產,正成為順義區內企業的追求。圍繞綠色與環保低碳的企業轉型升級正悄然進行。成立于1994年的天竺空港經濟開發區就經歷了這樣的“騰籠換鳥”————新型產業逐漸替換傳統產業。該開發區管委會的景姍姍告訴記者,目前該區的產業主要集中在信息產業、臨空產業、創意產業和總部型企業,該開發區每公頃投入1.37億元、產出2.25億元、出口供貨額8700萬元、上繳稅收1080萬元。截至目前,有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余家中外客商入駐開發區,投資總額500億元。
主動謀劃轉型,順勢而為轉型,這是順義區最鮮明的特色。
他們轉變觀念,將自身優勢最大化,讓臨空經濟區承擔起引領發展現代制造業及空港物流、會展、體育休閑等重要城市功能。預計2010年,首都臨空經濟高端功能區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0億元以上。到2020年,首都臨空產業集群發展將趨成熟,以會展、物流、金融、中介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成為發展的新動力。
順義區委書記張延昆說,近年來,順義區的經濟走上了一條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高端產業加速聚集、功能區輻射日趨強勁的良性發展軌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調結構、上水平的任務依然繁重,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我們要站在新的戰略高度,拓展國際視野,提升創新思維,強化務實作風,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之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力打造首都經濟重要增長極。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