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會同時批復中國太平洋601099,股吧、中國人保在上海試點設立“航運保險運營中心”,并給出了6個月內完成籌建的時間表。航運保險作為連接航運業和金融業的服務平臺,在作為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港口——上海,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此前,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在“2010陸家嘴600663,股吧論壇”上表示,航運金融是推動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動力,航運保險是航運金融發展的重要支柱,保險業要充分利用當前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上海航運保險市場發展,更好地服務上海“兩個中心”建設。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當前上海航運保險市場發展較快,特別是貨運險和船舶險增長迅速。今年1至5月,上海地區船舶險保費收入7.23億元,同比增長33.86%,是產險市場第三大險種,貨運險保費收入5.27億元,同比增長35.11%,兩類業務合計12.50億元,在上海產險市場占比為14.28%。目前上海船舶險占全國23.25%,貨運險占全國14.85%。同時,中國的航運保險還處于起步階段。上海海上保險保費收入僅占全球1%,與倫敦、新加坡等國際公認的航運中心城市相比有較大差距。
航運產業巨大的市場規模為航運保險提供了難得的發展契機。航運產業沿供應鏈整合的新趨勢為航運保險開辟了新的業務空間。目前,世界航運中心正在向亞洲與中國轉移,資金、技術、信息等國際航運資源也將向亞洲地區進一步集聚。這將為亞洲尤其是中國航601111,股吧運保險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事實上,目前不僅中資保險公司開始在國內航運保險市場展開競爭,外資保險公司也開始積極介入。不久前,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與上海浦東新區合作設立了“蘇黎世國際航運與金融研發中心”,專門從事針對國際航運與金融領域新技術、新發展、新趨勢的研發工作,推進上海兩個中心建設。美亞保險則特別針對上海航運中心建設推出了創新型險種“港口和碼頭綜合保險”、“物流經營人綜合責任保險”等。而這些良性競爭在推動了航運保險業務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保險公司對航運保險業務實施專業化經營體制改革,對航運保險業務實施一體化管理。
“去年12月,中國太平洋在上海成立了保險業內第一個航運保險事業部。半年多來,我們充分利用上海推進‘兩個中心’建設的政策優勢,把航運保險作為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區,打破條塊分割,整合內部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改革創新,航運保險覆蓋面迅速擴大,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集聚效應初步顯現。”中國太平洋相關負責人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介紹,過去中國太平洋的航運保險業務以屬地分公司管理為主,總公司水險部負責業務指導,沒有經營職能,航運保險業務的財務管理、承保管理、理賠管理由多個部門分別負責。實施航運保險經營體制改革后,航運保險業務的管理體制從原來的以“塊”為主改為以“條”為主,總公司航運保險事業部直接經營重大項目,并對全司貨運險、船舶險和海事擔保等業務實行專業化、集約化經營管理。“對航運保險業務實施一體化管理,進一步擴大了航運保險業務的覆蓋面,提升了航運保險業務的服務品質,整合了銷售渠道和客戶資源,有利于發揮規模效應,降低經營成本。同時,過去集中在上海等少數分公司的專業技術資源在全司范圍內得到共享,一些對承保技術要求比較高的新興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
談及航運保險今后的發展,中國太平洋相關負責人同時提出兩項政策性建議,首先是進一步支持航運保險新業務的發展。目前國內保險公司承保的航運保險業務主要是貨運險和船舶險,而對于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所必須的海事擔保、海事責任險、保賠保險等業務,經驗還比較缺乏。希望保監會能在產品審批、人才培養、法律環境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新業務的扶持力度,促進航運保險的產業升級;其次是適當擴大航運保險業務的免稅范圍。航運保險業務具有可選擇投保地的特點,對航運保險業務實施稅收優惠政策不僅有利于航運保險企業在上海地區的集聚,也有助于推動航運企業選擇在上海投保。中國太平洋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上海市稅務部門規定的免稅險種為進口貨運保險、出口貨運保險、遠洋船舶保險、集裝箱保險四個險種。和國際相比,可免稅范圍仍然較窄。建議進一步爭取擴大稅收優惠險種范圍,增強優惠政策的靈活性,促進國際和國內航運保險業務進一步聚集上海,進一步推動上海航運保險的快速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