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滄州加快建設黃驊新城 “智慧水城”即將崛起渤海灣


    時間:2010-08-05





    在黃驊市區以東22平方公里的區域,大片的鹽堿地一改往日的荒涼與沉寂,多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正在開工建設,大型施工設備起降往返,施工人員揮汗如雨。

    “我們將建設一個生態宜居、服務優良、特色鮮明、富有文化內涵的現代化濱海中心城市——黃驊新城。”對于這片土地的未來,滄州渤海新區黃驊新城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董傳玉有著美好的期待:“‘智慧水城’,一個嶄新的名稱將成為黃驊新城的代名詞。”

    在鹽堿灘上建設港、業、城協調發展的新城

    2007年7月,滄州渤海新區正式成立。建設大港口、培育大產業、發展大城市,渤海新區三大發展戰略的提出,將黃驊推上了國內外矚目的“T型臺”,同時也意味著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已擺在其面前。“如果把渤海新區比作一列高速前進的列車,那么黃驊綜合大港就是‘發動機’,臨港產業就是‘加速器’,城市則是‘車廂’。港、業、城,是一個有機整體,互為依托、良性互動。只有加速建設宜居、生態、富有朝氣和活力的城市,才能為推動港口和產業的大發展提供更為優良的服務、更為持久的支撐。”董傳玉這樣理解港口、產業與城市的關系,“以港興城、以城促港、港城帶業,是黃驊發展的核心戰略。”

    但是,現在的黃驊只是一個擁有15萬居民的小城市,由于城市規模偏小、功能不強,難以承擔起渤海新區整體發展的重任。是對現有城區進行改造提升,還是在港口邊建一座新城?對現有城區進行改造,相對于快速發展的港口、產業來說,無異于小馬拉大車,動力明顯不足。如果依托港口發展城市,最初階段或許能起到節約成本、工作生活兩便利的作用,但從長遠發展考慮,港口在發展、產業在聚集、城市在成長,港口、產業與城市爭奪空間的矛盾就會更加突出,不僅起不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反而相互之間會形成掣肘。

    站在世界城市發展前沿,滄州市和黃驊市的決策者對國外濱海城市的發展歷史進行深入研究后,重新審視這片充滿魅力的沿海區域。港口雖然距黃驊市區40公里,但如果建設幾條高等級公路,不就可以縮短兩者之間的空間距離嗎?另外,黃驊市區同其周邊的中捷、南大港城區呈“品”字形分布,如果將這三個城區進行有機整合并實現組團發展,先天良好的空間布局,再加上科學規劃和積極對接,不就可以在這一區域建設一個總面積達110平方公里、可容納100萬人口,港、業、城既分離又相互依托、協調發展的新城嗎?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黃驊市聘請國內外知名規劃設計單位高起點編制了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并制定了“先東西,后南北,大聚合”的城市總體發展思路及黃驊新城近中遠三期發展目標。

    近中期,黃驊城區重點向東發展,并與中捷城區對接;中捷城區重點向西發展,最終與黃驊城區在空間上連為一體。黃驊新城起步區位于這兩個城區中間,通過東西擴張,成為二者對接的橋梁。黃驊、中捷城區對接后,形成一個大的城區,與其北部的南大港城區形成“呂”字形布局。

    中遠期,黃驊、中捷城區在進行東西向對接發展的同時,向北拓展,實現與南大港城區的對接。屆時,三個城區將形成功能合理、科學有序、生態宜居,既集約又高效的新的城市發展空間形態。


    高起點規劃,打造缺水地區“智慧水城”

    今年初,向社會公開展示的黃驊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將一幅新城藍圖展現在人們面前——高樓林立、曲水繞城、綠意融融,明確的功能分區、宜居的城市環境,讓居民享受到更舒適、更便利的生活……

    美好藍圖帶給人們的是驚喜,體現了決策者的深謀遠慮。

    早在兩年前,黃驊市就開始著手構建新城規劃及發展戰略,計劃用10年時間將新城建設成我省東南部區域性中心城市。為將這片廣袤、貧瘠的土地變成充滿生機活力的嶄新城市,黃驊市邀請中國規劃設計研究院、同濟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4家國內頂級設計單位開展了設計競賽,并最終確定由同濟大學對其他幾家設計方案進行完善和深化。同時,還邀請全國一流的設計單位對4大類、25個城市專項規劃和部分重點區域進行了詳細規劃編制。

    站在80平方米的黃驊城市總體規劃沙盤前,黃驊市建設局局長趙金忠為我們描繪了占地110平方公里的黃驊新城的未來。

    未來的黃驊新城,將是一個“一主兩副環狀聚集”的城市發展格局。“一主”,即城市主中心,布局于南排河沿岸,將對現有自然河流水系進行改造利用,引入南大港濕地部分水體,形成水綠交融、現代化與生態保護相得益彰的中心區景觀。“兩副”,指黃驊副中心與中捷副中心。黃驊副中心在現有城區基礎上經優化改造提升形成,是新城建設起步階段依托的主要服務中心;中捷副中心也是在現有城區基礎上形成,主要服務于中捷片區。“環狀集聚”,即通過城市環路及其他干道有效聯系黃驊、中捷及南大港的部分區域,將當前分散的城鎮空間進行有效整合與提升,形成集聚、高效、科學、有序的城市發展空間形態。

    在城市發展總體架構基礎上,黃驊新城的建設將著力突出“智慧+水城”這一鮮明特色。“突出‘創新’,著眼長遠,始終如一地堅持生態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智慧水城’,是黃驊新城設計和建設的靈魂。”趙金忠如是說。

    為何在“水城”前加“智慧”二字?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吳佳的解釋是,“因為新城不僅將匯集眾多企業總部和高端人才,而且還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承擔起職業技能培訓、勞動力素質提升的重任,為城市注入文化和才智。此外,打造智慧城市,不一定都要一窩蜂去搞IT業,根據自己的特點,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本身就是一種智慧和創新。”

    在人們的印象中,黃驊是個只有苦咸水的缺水地區。水,是城市發展的特色要素。有水,城市才有靈性;無水,何以打造“水城”?但作為設計師的吳佳則認為,黃驊位于河北東部,雖缺乏淡水,但地表水系多,地下水位埋深淺,挖上幾米,就有水涌出,具備打造水城的天然優勢。“將苦咸水作為景觀用水,不但顏色微藍,感官漂亮,而且不易變質,方便管理。”


    大手筆建設,白紙上繪出魅力新城

    在黃驊城區與中捷城區之間,是16.2平方公里尚未開發利用的大片土地。這片被劃定為新城起步區的地塊,由商務休閑區、科教園區、綜合服務區三個功能區組成。過去寸草不生的鹽堿灘,如今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受到眾多投資者的青睞。

    “開發商紛至沓來,最多時我一天就接待了9批。”董傳玉說,“但我們并不是‘揀到籃子里的都是菜’,而是通過競爭,吸引資質最優、實力最強的大集團、大企業、大公司。”

    2009年,黃驊市投資26億元完成了三橫兩縱39公里的新城起步區路網建設,將黃驊與中捷兩個建成區連成了一體,初步構建起了新城起步區的主體框架。今年,他們又在新城實施了總投資近100億元的10大城建基礎工程,同時,加快了供水、排水、綠化、亮化、電力、供熱、燃氣、通訊等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

    為提高新城品位,他們在商務休閑區內擴建了高爾夫球場,并建設了五星級酒店。這兩大項目占地5平方公里,具有休閑娛樂和商務接待雙重功能。高爾夫球場擴建工程已于5月開工建設;五星級酒店主體工程現已封頂,10月可交付使用。

    同時,百萬平方米高檔住宅樓即駐港企業職工住宅區一期建設項目啟動。目前,已掛牌出讓居住用地410畝,可滿足36萬平方米的建筑需求,其中10萬平方米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已進入設計階段。

    ……

    一個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為新城起飛搭建起了平臺。“作為滄州渤海新區‘三張大牌’之一的黃驊新城,將在未來的城市競爭和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巨大作用。”董傳玉對黃驊新城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來源: 河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