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運央企低成本擴張提速


    作者:袁蔓瓊    時間:2010-07-26





    后金融危機時代,以中遠集團、中海集團、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招商局集團為代表的四家航運央企,作為中國航運界的領跑者,它們有所為與不為的戰略和選擇皆被人們關注。事實上,今年以來,它們的一連串動作就多次釋放央企整合將加快、市場面臨低成本擴張機遇的信號。


    ● 著手新一輪船隊擴張


    當大多數航運企業還在觀望冷卻后的船舶建造市場時,財力雄厚的航運央企已著手新一輪的擴張。


    3月30日,中遠航運與中船集團屬下廣州中船黃埔造船有限公司、江蘇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一舉簽訂了總數為10艘2.7萬噸級新型多用途船建造合同,轟動業界。


    中海也不甘示弱,積極投身船隊擴張。在油輪船隊方面,中海今年將接收4艘超大型油輪(VLCC),計劃在年底形成12艘30萬噸級VLCC的船隊規模,增加一倍以上的運力;在散貨船隊方面,中海在2007年就加大了30萬噸級和20萬噸級礦石船的建造,陸續簽下了16艘礦石船的建造訂單,目前正在陸續交付中,今年又將接收4艘23萬噸級大型礦石船。


    而在市場的另一邊,主要從事能源業務的航運央企招商局正試圖從老舊油輪船隊中脫身。受限于相關國際公約和規則,從去年開始,招商局旗下的招商輪船就接二連三地賣船。


    一連串“造船”與“賣船”背后,具有資本優勢和信貸優勢的航運央企,在船價高點沒能進行擴張,卻在行業低谷轉暖之際實現了低成本擴張。

    ● 加緊投資國內碼頭


    除了做好海上運輸主業外,航運企業投資碼頭業已經成為業內通用的發展模式。抓住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市場有利時機,航運央企在今年低價收購碼頭的成功案例,可謂精彩不斷。


    行動最為迅速的無疑是近些年在長江沿線頻繁布局的中國外運長航。今年年初,中國外運長航在與中遠的爭奪中勝出,將南京港順利納入戰略陣營。接著4月份,中國外運長航又與重慶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全方位參與重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以及大西南綜合交通樞紐的開發建設。


    再觀致力走“集裝箱、油輪、散貨船隊協同發展”之路的中海,于1月16日攜手寶鋼等6家投資主體發起設立煙臺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股煙臺港,久懸不決的煙臺港重組事件終于塵埃落定。此舉也標志著中海的物流產業鏈條又向北延伸了一城。


    從中遠、中海等四家航運央企在國內港口碼頭之間的投資舉動中可看出,它們投資的大多數港口,都是中國未來集裝箱發展的熱點區域。更重要的是,大型航運企業正在轉變思路,積極向國際多式聯運與綜合物流服務經營人邁進。


    ● 重組整合大提速


    “中遠集團‘直控’中遠航運”、“中海整合旗下中海發展折價受讓華海石油運銷公司50%股權”、“中國外運與長航重組合并獲國資委原則通過”……這類接二連三曝光的新聞,將航運央企隱于幕后的重組整合行動再次推到臺前。


    中遠航運在4月份公告稱,經國資委批準,公司50.13%的股份由廣州遠洋運輸公司無償劃轉給中遠。此舉表面上看是中遠航運由“孫公司”升級為“子公司”,實際上是中遠整體上市大勢下的伏筆。


    有分析認為,在中遠航運整體吸收廣遠公司的資產后,下一步隨著上市公司“資本惟一平臺”進一步得到夯實,中遠航運作為中遠優質資產被納入上市公司將只是時間問題。


    好戲總是連臺。就在中遠整體上市進入微妙階段之際,中海發展也發布公告,公司于5月17日與關聯方上海海運(集團)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向上海海運收購其所持有的華海石油運銷有限公司50%股權,價格為1.45億元。


    分析認為,收購標的公司經營乏善可陳,收購或只為整合中海旗下資產。中海發展收購該部分股權后,可利用自身資源,為華海公司尋找長期穩定的客戶。同時,隨著近期國際油運市場需求逐步好轉,運價回升,未來業績將有所改善。


    站在時已過半的2010年回望,航運央企的務實舉措表明它們正在按照國資委給央企今年劃定的“重組、并購以及提高企業競爭力”三項重點任務,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加快整體上市步伐,暫不具備條件的則優先做強上市公司。

    來源:現代物流報   作者:袁蔓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