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公布的我國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月度出口值及進出口總值雙雙刷新2008年7月以來的紀錄,超出市場預期。
今年年初,國際集裝箱租船指數HRCI剛剛達到335.50點,截至6月底,這一指數幾乎翻倍。有消息說,不少集裝箱航運企業選擇提價和征收旺季附加費的手段應對貨量增長。
集裝箱市場的火爆局面,不禁讓人們發出疑問:全球金融危機是否已經真的過去?國際貿易正在強勁恢復?
業內喜歡稱集裝箱為“柜子”。記者采訪了幾家主要做寧波、上海港口業務的貨運代理公司,了解了“柜子”們的冷暖一年。
去年:故意讓船開得慢點
2009年的金融危機,對于集裝箱企業來說,猶如一場噩夢,中國遠洋和中海集運更是以75.41億元和64.89億元的虧損額,占據2009年中國A股市場年報虧損前兩席。
說起去年的情形,浙江海州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商務總監樓哲鋒感觸頗深。“去年3月,我們大概只有1300多個貨柜代發,我們公司在浙江來說,還算是大的,這樣的數量算是相當少了,很有危機的感覺。那時候,船運公司也很緊張,因為都沒有貨,他們還特地過來和我們一起去拜訪客戶請他們有貨就讓我們發。只要有貨,船運公司基本上就給發,提前5天去要個運貨柜就成了。”
樓哲鋒告訴記者,當時因為國際貿易形勢很不好,不少船運公司壓縮了艙位,把空下來的船都停到了新加坡的船埠里,同時降低了航速,使得柜子的流轉速度變慢,以此來維持好的價格。
“在國際貿易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集裝箱巨頭不得不聯手封存運力,并通過減速航行、提前拆船、延遲交船等手段,緩解供大于求的局面。尤其是很多船運公司還取消了集裝箱的訂單,一些小型的集裝箱制造廠甚至面臨破產。”遠東國際租賃航運咨詢部總監任遠也向媒體表達了同樣的看法。
今年:單柜價格翻了十倍
到了今年,情形卻和去年截然不同了。
強勁的貨量增長使得集裝箱海運市場需求迅速復蘇,尤其是集裝箱緊缺,一柜難求,某些集運公司甚至不得不拒收周期長的貨單,以縮短柜子的利用周期。也有媒體報道,說海運市場正在鬧“柜荒”,貨代公司整天想辦法替顧客向船公司“討柜子”。
樓哲鋒說,今年3月份,他們發了3000多個貨柜,貨量是去年的一倍多。貨柜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從去年的每個300元-600元漲到了今年的2000元-4000元,還得提前10天去訂貨柜。
據了解,今年比較火的航線是中南美航線、印巴航線、歐地地中海航線,美加航線從去年年底開始到今年6月都很火爆。
在義烏貨代公司工作的胡小姐也告訴記者,今年四五月份柜子稍微有點緊張,尤其是到埃及的航線比較俏。
供應量少是貨柜緊張原因
為什么今年的集裝箱價格會漲得這么厲害?
樓哲鋒給出了他的答案:“今年3、4、5月份貨柜的需求量確實比較大,貨量比起去年上半年是好了,但比起2007年,還是有差距。而且,去年有些船公司砍掉了一些航線,比如北歐亞船運公司砍掉了北歐的航線。這對海運也是有影響的,貨多了一些,而船少了很多,當然會火爆。”
在義烏貨代公司工作的徐小姐專門負責訂貨柜。她告訴記者,是有一些船運公司的船會緊俏些,“那是因為他們在去年的時候把大船改為了小船。也有一些公司砍掉了部分航線,所以到國外某些港口的發貨會緊張些。”
綜合業內人士的說法,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大型集運企業曾采用多種縮減運力的措施應對虧損,如今貨量有所恢復,就使得運力顯得相對緊張了。
“危機終結”說法太樂觀
有人覺得,“一柜難求”意味著金融危機已經真正過去,國際貿易正在強勁恢復。
遠東國際租賃航運咨詢部總監任遠在面對媒體時,不認為這意味著真正的復蘇,“集裝箱市場有一定的滯后期,而且相對干散貨市場而言更具壟斷,不排除部分寡頭抓住機會提價的可能性。”
中國低成本優勢正在慢慢消逝,也會影響到出口增速的持續性。任遠表示,總體看,目前斷言復蘇為時過早。
中外運集裝箱運輸的一位銷售人士也告訴記者,往年7、8月集裝箱運輸旺季的時候都會出現類似的爆艙現象,今年也不例外,不過貨量離2008年的頂峰時期還有差距。
據新華社消息,去年下半年中國鐵礦石、煤炭等運輸的需求強勁,干散貨指各種初級產品、原材料市場曾出現短暫的繁榮,這些原材料的制成品運輸必然會出現一個爆發期。再加上中國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等政策的影響,一些廠商搶關出口,造成繁忙表象。
相比之下,鐵礦石進口趨緩、國內煤炭價格位于低點、鋼廠減產等多重因素使得中國需求暫緩,干散貨市場自6月以來持續低迷。權威指數波羅的海綜合運價指數BDI的下跌,以及干散貨市場的持續低迷,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傳導至集裝箱市場,再加上搶運的結束,業內人士表示,集裝箱市場的繁榮效應能否持續尚待觀察。
而對于海運市場,樓哲鋒也做了預測,下半年,會稍微降降溫。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