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全面提升航運能力


    時間:2010-06-23





    目前,中國海運船隊規模已躍居世界第4位,大陸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國成為世界海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遠洋運輸帶動貿易增長“我國已經連續11屆當選為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這標志著我國在世界海運界地位顯著提升。”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說。據了解,我國國際航線已遍布全球12個航區的重要港口,既滿足了我國石油、鐵礦石、糧食、煤炭等大宗外貿進出口貨物的運輸需要,又為國外貨源提供了港口中轉服務,促進了我國遠洋運輸業的全面升級。“中國遠洋運輸發展迅速,成為全球貿易增量和總量的主要推動力。”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張守國說。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進出口貿易量占世界總額比重大增,由1%提高到目前近8%,世界排名由第29位上升到第3位,而外貿進出口物資90%的運送量都由水運承擔,遠洋運輸在全球外貿貨物運輸中發揮著主導作用。


    集裝箱運輸是中國遠洋運輸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將產成品、散貨進行裝箱運輸,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2009年,我國遠洋運輸集裝箱箱位達95.71萬TEU(國際標準箱單位,表示船舶裝載集裝箱的能力),比2008年增長1.3%。有專家表示:“使用集裝箱進行遠洋運輸極大增加了貨運量,促進了貿易量的增長。”


    港口吞吐量7年世界第一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局長宋德星介紹,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由新中國成立初期1000萬噸增長到目前的76.57億噸,貨物吞吐量超過億噸的港口由2008年的16個增加到20個,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國現在每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5億噸,相當于新建一個上海港。


    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樣保持了連續7年世界第一,近10年年均增長率達30%左右,發展速度世界罕見。目前世界集裝箱吞吐量前20位港口,我國大陸占8個,而世界排名前10位港口中,更是占了一半之多,它們是上海港(世界第二)、深圳港(世界第四)、廣州港(世界第七)、寧波-舟山港(世界第八)、青島港(世界第十)。


    中國現已在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區域建成規模龐大并相對集中的五大沿海港口群,在長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運河和淮河水系、黑龍江和松遼水系建成沿江(河)港口帶,在全國已形成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齊全、優勢互補、現代化程度較高的港口體系。


    內河航運恢復增長最快


    近年來,我國不斷擴大內河航運建設的資金規模,2009年內河建設完成投資301.57億元,較2008年增長19.6%。“今年,我國航運業進入了恢復性增長階段,尤其是內河航運增長幅度最大。”張守國說。今年5月,內河航運主通道長江干線港口全行業完成貨物吞吐量達1.21億噸,同比增長28.3%。目前,長江干線貨運量連續5年居世界內河貨運量第一。


    中國非常重視內河航運的發展,交通運輸部、財政部及長江沿線10省市共同制定方案,要求從2009~2013年,用5年時間淘汰長江的非標準船舶。


    目前,我國加快推進以長江黃金水道為重點的內河航運建設,基本形成內河航道“兩橫一縱兩網”(即長江干線、西江航運干線、京杭運河、長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的國家高等級航道網。

    來源:現代物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