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車過是否也該留痕呢?
公路上物流車流滾滾,誰說沒有留下痕跡呢?只是,它留下的只是車輪的痕跡,絲毫看不出這輛車的主人實力如何?運營如何?企業口碑如何?“我們不是生產企業,沒有具體產品,所以沒必要做廣告。”說這話的是一家專為肉類生產企業做配送的物流公司老總,而有這種看法的物流企業老總大概不在少數。說到底,恐怕還是因為在他們心目中,沒有把服務當成產品來對待——以為服務就是單純的服務,而不知道或不愿承認,食品物流配送的好壞,直接關乎到食品的質量和安全。
過去,有這種想法還有情可原,因為在政府主管部門和生產企業以及消費者眼里,食品質量和安全主要是與生產企業和零售企業有關,沒有把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放在食品物流全程供應鏈的大背景下看待。而近年來,政府主管部門把食品供應鏈的安全問題,提到了議事日程上。生產企業和消費者也開始深切認識到物流配送環節與食品安全的關系之大。作為生產者一方來說,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把過去委托給第三方的食品配送業務自己拿了回來,或者重新尋找外包伙伴,或者干脆自己成立第三方物流公司,如雙匯集團、光明乳業等等。究其原因,除了要擴大第三利潤源外,就是對現在很多物流公司能否確保其產品在物流環節的質量和安全不放心。
其實,食品生產企業這樣做,并不符合市場社會化分工的規律——他們不是不想外包,而是真的不知道哪家物流企業適合外包。所以只能讓這些物流企業“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而這遛遛的過程,滿意還罷;若不滿意,食品企業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
服務就是產品,這已經不是什么新見解了。令人不解的是,為什么在各類媒體上,還很少見到物流企業的服務類廣告呢?連很多在業內已小有名氣的物流企業也不做,其結果就是:名氣只能留在物流業內,而若僅限于同行之間有名氣,在“同行是冤家”的古訓下,我想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吧。墻內開花理應墻外香,你的“東家”都在墻外看著呢,為何不讓更多外行業的“東家”知道你的大名呢。
來源:現代物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