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國啟動新一輪港口管理體制改革,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頒布。不到10年,中國港航企業借助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起飛,羽翼逐漸豐滿,開始將觸角伸至海外。
招商局國際:拓展亞洲新興市場
作為中國最大的公共碼頭運營商,招商局集團旗下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簡稱招商局國際)目前已基本形成全國性的樞紐港口戰略布局,旗下港口分布于珠三角的香港、深圳、廈門、湛江;長三角的上海、寧波;渤海灣的青島、天津。
2008年,招商局國際邁出海外投資第一步:當年9月8日,招商局國際與越南航運公司Vinalines的一家附屬公司成立合營公司;同年12月22日與越南國家油氣公司旗下的PVSB就越南檳庭星梅項目成立合營公司訂立框架協議。
金融危機的到來,使得越南合資項目的進展幾乎停滯,招商局集團總裁傅育寧在去年12月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從2008年開始,招商局就放緩了投資的步伐,無論在國內還是在海外,投資安排都會放緩。”
隨著今年新年經濟的明顯回升,港口吞吐量大幅增加,使得航運運費重回盈虧平衡點之上,而港口業也是春潮涌動。
4月29日,招商局國際宣布,根據越南政府相關部門的推薦意見,決定合并公司于2008年與越南兩家公司簽訂的合資項目;將與Vinalines旗下的BSPD和越南國家油氣公司旗下的PVSB共同設立頭頓國際集裝箱港口合營公司(VICP),計劃建設、開發和運營位于越南南部經濟中心區巴地頭頓省的頭頓國際集裝箱港口項目。
根據合營協議,招商局國際、BSPD和PVSB將分別持有VICP49%、26%和25%的股權。VICP注冊資本為1萬億越南盾,相當于4.13億港元,并以現金出資,招商局國際將按股權比例出資約2.02億港元。頭頓國際集裝箱港口項目將覆蓋越南南部經濟中心區約315公頃的土地面積,并橫跨約2400米的海岸線。
至此,招商局國際的港口業務網絡由中國延伸至越南,其海外業務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招商局國際海外投資的第一步選擇越南,也許和越南所在的東盟地區有關。招商局國際對東盟地區的興趣由來已久,公司在2008年半年報中表示,“中國與東盟和歐盟之間的貿易正在成為中國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傅育寧認為,全球優良港口屬于稀缺資源,除了天然深水港外,港口還需背靠強大的經濟腹地。中國一些企業近年來大量向越南轉移,使得越南迅速成為投資熱土,越南經濟尤其是制造業不容小覷,投資港口碼頭具有潛質。
而南亞島國斯里蘭卡也許會成為招商局國際的下一個投資目標。招商國際董事總經理胡建華透露,斯里蘭卡政府現正計劃擴建可倫坡港口,集團將投資5億~6億美元與當地公司合作,建設1200米岸線的新港口。
中遠太平洋:海外控股經營碼頭
中遠集團總裁魏家福今年初表示“看好港口投資”,他說,過去26年里,中國港口的建設剛好適應中國經濟的發展,現在,中國港口的發展正是“春天”。有許多發達國家,由于過去不太重視港口的投資,以致目前出現貨物大量壓港的問題卻難以解決,現在看來,全球的港口投資仍然是一個熱點。“目前,中遠集團旗下的中遠太平洋已經躋身世界第五大碼頭運營商。從上世紀80年代末中遠集團就開始關注集裝箱碼頭的發展,并逐步參與碼頭投資。目前碼頭業務已成為中遠集團一體化、多功能的全球運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3年,中遠太平洋獲取新加坡兩個泊位49%權益;2004年,中遠太平洋收購比利時安特衛普港25%的股權;2007年,中遠太平洋收購蘇伊士運河碼頭20%的股權。在中國碼頭運營商中,中遠太平洋充當了海外投資的領頭羊。
2008年,中遠太平洋以8.31億歐元獲得希臘第一大港比雷埃夫斯港2號碼頭現有土地設施和新3號碼頭東面部分土地的35年獨家使用及商業經營權,此外還將對2號碼頭進行擴建,預計2012年5月前完工。事實上,從去年10月1日正式啟用比雷埃夫斯港2號及3號碼頭特許經營權開始,中遠太平洋就一直經受著工人罷工的考驗。
5月中旬,魏家福一行來到希臘進行商務訪問,考察投資環境,重點之一便是比雷埃夫斯港口,并就該港口專屬經營項目與希臘總統、總理以及數位部長級政府官員舉行會談。
魏家福表示,中遠集團希望以碼頭項目為契機,加大與希臘海運界的合作力度,在經營好比雷埃夫斯港項目的同時,深入探討有效的合作模式,通過航運、碼頭、物流業務的有效拉動,提升整個供應鏈的價值,提升希臘作為進入中南歐的門戶地位和地中海地區的中轉地位。魏家福更表示,只要與當地海事相關部門達成協議,中遠集團可全方位在希臘注入更多資金,參與發展海運相關業務。
中遠集運所在的CKYH聯營體也將以比雷埃夫斯港作為歐洲航線的主要中轉港,更集中在當地處理亞洲進口貨物,加大當地碼頭發展。“與漢堡港、阿姆斯特丹港等港口相比,比雷埃夫斯港目前在中遠集團中所占的比重還不夠高,但未來我們會著力加大對這個港口的利用率,也會動員我們的客戶來此中轉,使之成為歐洲屈指可數的中轉大港。”中遠控股投資者關系部總經理明東說。
為何中遠太平洋如此鐘情比雷埃夫斯港?這是中遠太平洋向歐洲擴張戰略的重要一步。
一方面緣于比雷埃夫斯港的天然優勢,作為希臘和東地中海重要港口,通過該港向內陸可延伸至巴爾干地區,海上則可以輻射至地中海、黑海以及北非;另一方面,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復蘇,航運運價正在回升到合理水平,擁有自己運營的國際港口顯然有助于在未來的航運市場搶得先機。
而比雷埃夫斯港項目對于中遠太平洋的重要意義還在于,這是其投資戰略的一個轉變,即由投資參股戰略轉向投資控股經營戰略。
上港集團:國際化戰略第一步
5月28日,上海國際港務集團(簡稱上港集團)與馬士基旗下的APM碼頭公司在上海共同舉行了比利時APM碼頭澤布呂赫公司揭牌儀式。上港集團比利時澤布呂赫碼頭公司的成立,標志著上港集團“三大戰略”之一的國際化戰略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
據悉,上港集團將向馬士基集團收購其在澤布呂赫碼頭公司中25%的股份,成為該碼頭公司第二大股東。同時,上港集團將向該碼頭公司派駐包括副總經理在內的部分高級管理人員,實際參與該碼頭公司的日常運作。
此前,APM碼頭公司持有澤布呂赫碼頭公司100%的股權。APM亞太區首席執行官紀弈信表示,一方面是希望把上港集團的成功經驗引入澤布呂赫碼頭,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客戶,使該碼頭得到更大的發展,并期望與上港集團成為真正的全球合作伙伴。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6年,上港集團曾就投資澤布呂赫碼頭的項目與馬士基集團簽署框架協議,但之后由于金融危機的爆發而擱置。對此,上港集團總裁陳戌源表示,隨著金融危機的逐漸消退,整個港口航運業的基本面在發生積極變化,“在這個時候投資主要看中的是明天和未來,我們對澤布呂赫碼頭的定位是歐洲集裝箱港的門戶港,希望將來可以成為歐洲主要的樞紐港之一。”
澤布呂赫港是歐洲大陸北海海岸4個深水港口之一,是歐洲最大的煤氣轉運港和液化氣進口港,同時也是歐洲第6大集裝箱港。澤布呂赫碼頭公司是澤布呂赫港的集裝箱碼頭之一,該碼頭前沿水深15.2米,岸線長度900米,堆場面積45萬平方米,配置7臺超巴拿馬型橋吊,設計能力85萬TEU/年。
上港集團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主力之一,完成長江布局后重啟海外戰略,與上海“兩個中心”建設高度契合。上港集團表示,今后兩三年將是公司發展的關鍵時期,公司將緊緊圍繞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世界強港的戰略目標,轉變發展方式,爭取成為全球卓越的碼頭運營商和物流服務商。
作為中國第一大港的主要運營商,上港集團國際化第一步走得十分謹慎。陳戌源透露,此次投資比利時澤布呂赫碼頭,只是上港集團國際化戰略邁出的第一步,上港集團希望通過繼續推行國內外碼頭投資與并購,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碼頭經營商。據悉,上港集團目前正在和伊朗阿巴斯港商談合資事宜。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