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學習先進找差距,改進作風促發展”活動不斷深化開展,出口加工區充分利用園區疊加保稅物流、研發、檢測、維修功能政策拓展契機,不斷延伸加工區的功能作用作為打造新優勢的突破口,全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解放思想,著力拓展新功能。
充分利用加工區功能平臺,著眼于有效服務于區域整體經濟深層次發展,著手于全市加工貿易企業保稅物流等具體業務,著力于先進制造業與先進現代服務業樞紐平臺建設,重點開展進口分撥、多供應產出口集拼、出口復進口、保稅供應商管理庫存和料件復出口等五大保稅物流拓展業務,吸引更多外商把加工區作為加工采購基地和銷售配送中心。利用“三個首次”業務模式的開展,即:首次開展為客戶從海外工廠提貸配送至國內指定工廠以形成“門到門”服務、首次開展提供恒溫倉庫和單獨換包裝場所等增值服務、首次提出為客戶提供“全包服務”概念并探研其可行性,增強加工區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是轉變思路,著力開辟新空間。
出加區在人員資產、管理平臺、業務流程等方面繼續整合海關直通點功能,積極申報常州物流示范基地。與中外運、亞東物流等第三方物流密切協作,通過組建聯合艦隊擴大服務對象范圍。通過不斷的客戶積累和持續開拓,保稅物流業務量迅速增長,上半年園區完成保稅物流業務將超800票,實現進出口約7000萬美元,超過去年全年1400萬美元的保稅物流進出口額。園區公司保稅物流截至目前已完成吞吐量50599噸,進出5823單,快遞接送265件,在高新區企業中進出口總額及出口總額的排名連續多月穩居前十。
三是放寬眼界,著力搶抓新機遇。
為緩解外部形勢對出口加工區政策優勢的趨弱影響,利用拓展保稅物流等功能契機有效提升園區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認真調研優秀范例的成功經驗,積極探討園區與港口在政策、功能相互疊加和延伸的方法,推動了我市《“區港聯動”實施方案》(常政辦發[2010]52號)的出臺。通過“區港聯動”,將建立涵蓋出口加工區、常州港、陸路口岸、海關直通點、各查驗部門與轄市區、經濟開發區、重點企業、專題園區之間的聯動機制和互動平臺,明確常州出口加工區在市口岸大監管體系中的功能定位,為下階段加工區成為輻射全市及周邊地區的進出口物流平臺打下良好基礎。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