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船舶向綠色環保航行,強大后盾做支撐


    時間:2010-06-17





      中國船舶工業將轉變企業發展方式,向更加節能、低碳、環保的方向發展。有著綜合工業之冠稱號的船舶工業,與一個國家國民經濟各部門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中國國民經濟的116個部門中,船舶工業與其中的97個有直接的關系。  

      目前,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正在努力促進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并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對國民經濟影響巨大的產業鏈,中國的船舶工業和上下游產業必須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國的船舶工業,隨著經濟的加速發展,向海洋進軍、探索海洋奧秘,船舶工業還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但我們應當而且必須肩負起應有的歷史使命,從資源開發、環境保護、人類生存等多維度思考我們的責任,設計并且建造更安全、更環保的海洋工程裝備,創造更和諧的環境、更美好的生活。


      而對于中國船舶工業的使命,各地都在行動,他們將做為中國船舶的堅強后盾,助推中國船舶把任務完成。


      威海發展船舶業 筑巢欲引金鳳凰


      據了解,威海市現擁有船舶企業44家,已形成了包括山東新船重工有限公司、黃海造船有限公司、三星重工集團、榮成神飛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山東百步亭船業有限公司、威海三進船業有限公司等十大重點修造船企業。去年,全市船舶工業實現造船完工量91萬載重噸,占全省的60%以上。產品涵蓋了集裝箱船、油輪、散貨船、遠洋漁船、化學品船等15大類40多個品種。威海市船舶修理業務在全省一直占有著較大的比重,年修理船舶712艘,500萬載重噸。此外,目前威海擁有船舶配套企業36家,榮成市、威海經區、文登南海三大船配集聚區建設已初具規模。全市配套企業可實現銷售收入30.94億元。產品主要有船用電機、風機、板材加工、船用油漆、法蘭、軸系舵系、船舶分段、艙口蓋等,出口到10多個國家和地靖江打造船舶產業集群 民營造船厲兵秣馬


      從只有兩三家中小規模的造船企業,到如今全國舉足輕重的船舶產業集群,位于長江下游北岸的江蘇靖江,近年來一躍成為江蘇省船舶出口基地,成為全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基地,其造船能力即使是與上海、大連等傳統造船大市相比也毫不遜色。


      在靖江船舶產業集群中,新世紀造船、新時代造船、新揚子造船和東方重工,就是引領集群向前發展的“領頭雁”。作為單體造船企業,去年新世紀造船集團的效益全國第一,新揚子造船的效益也名列前茅。圍繞這批“領頭雁”,靖江100多家專業配套的骨干企業嶄露頭角。去年9月,由江蘇安泰動力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4臺MAN低速船用柴油機下線并交付客戶,成為國內首批由民營企業生產的MAN低速船用柴油機,有效緩解了此類產品國內短缺、國外受制于人的局面。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