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比較迅速的地區,政府部門已經認識到發展現代物流對于優化經濟結構、改善投資環境和提高地區經濟整體競爭力的戰略意義,并已著手研究和制定有關物流規劃與政策。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誤區。
誤區一:將發展現代物流的目的與發展現代物流的手段混為一談
脫離我國尚處于現代物流初級發展階段的現實,認為發展物流就是添置現代化設施和高技術裝備,片面追求或熱衷于現代化、大型化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及信息通訊技術的更新,在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社會綜合運輸體系以及流通中心等結點系統的物流管理和運作效率相對滯后的情況下,這種不切實際盲目追求高技術含量的結果只能導致物流費用的進一步上升和物流資源的新一輪浪費,企業以及社會整體的綜合物流效益將因此變得更低。
誤區二:將現代物流系統等同于“物流 運輸 倉儲 信息網絡”
認為只要具備相關的物流設施和設備,存在生產物流、銷售物流等客觀物流活動與需求,就可以經營和運作物流。
企業或政府部門之所以存在這種思想,根本原因還是來自于傳統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小生產意識。現代物流是社會分工進一步深化和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的產物,現代物流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同時也是通過物流組織的專業化與協作化提高對物流資源有效整合的能力,并刺激新的物流生產力不斷形成的過程。因此,如果以小生產的意識去發展,不僅傳統儲運向現代物流的轉型將無從實現,還會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物流效率和地區經濟整體競爭能力。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