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嗅覺敏銳的各路資本在今年又找到一個新的興奮點——快遞業。專家指出,快遞業借用資本市場將實現跨越式發展,或意味著該行業迎來一個發展階段的轉折期。
風投涌入
3月29日,星晨急便公司在北京宣布成功融資,引入阿里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雙方將在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領域深入合作。
5月10日,海航北方物流(控股)有限公司與民營快遞公司天天快遞集團在海口正式簽約重組,成立海航天天快遞有限公司。
與此同時,多家風投與申通接洽的傳聞也甚囂塵上。此外,有業內人士稱,目前國內外有20余家風投在與民營快遞洽談,其中不乏IDG、聯想、鼎暉、華平、新天域等。
是什么吸引風投如此關注?
“一系列法規出臺確定了快遞業的合法身份,同時,市場發展潛力大,風投看到了贏利點,所以會重點關注。”北京財貿職業學院信息物流系副教授李作聚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新《郵政法》2009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從法律上承認了國內快遞尤其是民營快遞的地位,為快遞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則提出,鼓勵現有運輸、倉儲、貨代、聯運、快遞企業的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將快遞業的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與此同時,長三角、江蘇、上海等區域性的快遞業發展規劃也相繼出臺,都將助推該行業的迅速發展。
“中國快遞業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一家知名快遞公司的企劃部新聞信息部經理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現在全國的快遞業務量還不到GDP的0.3%,與發達國家達到GDP的1%左右相比差距很大;中國每年快遞業務量只有約20億件,美國每年約有75億件,發展空間巨大。
據中國海關統計,我國進出口快件量,每年大約增長30%,中國快遞市場規模達640億,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仍然保持增長20%以上,是全球快遞業增長最快的黃金市場。
企業缺錢
既然前景如此美好,為什么還有這么多快遞公司心甘情愿地將好處分與他人呢?原因只有一個:缺錢。
“一方面市場發展快,需要擴展網點;一方面外資公司加入競爭,需要加強管理。兩方面的壓力讓快遞公司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李作聚指出。
物流企業屬于輕資產的企業,不動產規模較小,大量現金花在經營和管理上,因而在看重資產抵押的金融機構如銀行渠道獲得資金的機會相對較小。
“我們年銷售額前年就已經超過了10億元關口,都依然覺得從銀行融資難度不小。”德邦物流副總裁施鯤翔就曾這樣向媒體訴苦。
快遞公司DDS死去的背后就是迅速膨脹導致資金鏈一再繃緊,最終在代收貨款出現問題之后全面崩盤。
在DDS倒閉陰影的籠罩下,被資金困擾已久的多家快遞企業在各路資本進入的時候毫不猶豫地表現出熱烈歡迎的態度。而業內也紛紛以“競相吸金”、“親密接觸”、“閃婚”等字眼來形容快遞企業對于資金的渴望。
大浪淘沙
就目前而言,資本的進入還僅僅是開了一個頭,快遞行業的融資熱潮還在后面。巨額資本的進入將為快遞業帶來什么?
“2010年中國快遞業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并可能在后危機時代加快產業重組,迎來一波融資高潮,從而借用資本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或意味著該行業迎來了一個發展階段的轉折期。”中投顧問流通行業研究員黎雪榮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資本大規模進入快遞行業將有助于行業的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這也將給行業的競爭格局帶來巨大的變化。
有業內人士預計,2010年全國將有50%的同城快遞企業和20%的區域性快遞企業面臨合并、被兼并或轉型。
“外部資金的進入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無疑是好的,兼并重組的行業趨勢也將提升快遞企業的服務能力和競爭能力。”李作聚指出。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