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億噸港 湖州臨港產業新起點


    時間:2010-06-04





    長湖申線(長興段)擴建工程現場,湖州港航局副局長何仲文手拿設計方案,參照實物,逐一審對,不時還轉過身,和同行的副總工程師姚波交換意見。烈日炎炎下,他并沒察覺已經汗濕衣襟。

    何仲文承認心情有點迫切。尤其是前兩日赴嘉興、臺州、溫州學習考察內河集裝箱運輸和河海聯運后,更加劇了緊迫感。浙江的水運向來發達,湖州港可以說是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盡管去年首次跨入億噸大港行列,排名全國內河港口第二位,但對照現代化港口標準,現狀并不樂觀。

    與國內外大港良港相比,湖州港的差距在哪兒?何仲文道出了目前存在的三大矛盾:干支航道直達瓶頸突出。由于主干航道大規模改造升級,而支線航道仍處于自然狀態,等級低,通航條件差,影響高等級航道網建設投入綜合效益的發揮,制約了航道沿線經濟社會發展;港口資源整合工作推進難度大。內河港口碼頭規模小、散,布局不合理,岸線利用率低,港口岸線資源浪費嚴重。規模較大、裝備現代化程度高的公用碼頭少,沒有形成核心港區,水運物流發展層次較低。水運物流園區較為落后,水運物流企業規模較小,水運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水運物流人才缺乏。水路運輸沒有形成與鐵路、公路等運輸方式相互銜接的集疏運體系。

    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湖州港發展,湖州市委六屆八次全會提出加快內河臨港產業帶建設,充分發揮湖州市內河水運的比較優勢,更好地承接周邊地區的產業轉移。何仲文說,現代化的億噸大港應該是“前方有大型專業泊位,后方有大型臨港產業”,但臨港經濟要發展,港區建設要適度超前,當前湖州市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還跟不上腹地經濟發展的水平,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具體來說,就是要優化港口布局、船舶結構和運輸結構,構建布局合理、快速高效、干支相連的航運體系;加強內河港口與沿海沿江港口的聯運,實現河港與海港間的互通聯動、既分工又合作的無縫隙對接;完善港口功能,增強經濟輻射力和要素吸聚力;加強與公路、鐵路運輸的協調銜接,積極推動內河航運綜合開發利用。

    讓人倍感欣慰的是,通過湖州市上下的努力,湖州港從航道到碼頭,從場地到集疏運,依次排開,新一輪的建設高潮正在上演。尤其是去年,湖州市政府考慮到長湖申線浙江段航道擴建工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專門安排了3000萬元債券資金“注資”長湖申線航道建設,本金利息由政府償還,以確保該項目順利推進,這種“地方債建設水運”的做法在全國內河水運建設史上尚屬首次。

    “億噸港只是一個新起點,大力促進湖州市臨港產業、水運物流業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才是下一站的目標。”何仲文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