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子機票”之后,航空貨運業的“電子貨運”業務也有望正式推出。4月29日,由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oration Limited,簡稱“東航”)旗下中國貨運航空有限公司(China Cargo Airlines Ltd.,簡稱“中貨航”)經營的天津至臺北FM803航班所承運的4票電子貨運貨物,在中國臺灣省臺北桃園國際機場順利交付,中國首批完全符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IATA)電子貨運國際標準的進出口貨物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正式成功運載。次日臺北至天津FM804航班所承運的3票電子貨運貨物,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由收貨人提取。2010年5月14日東航旗下長城航空天津至阿姆斯特丹的航班承運了另一批電子貨運貨物……至此,標志著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成為國內首家具備電子貨運能力的機場。昨天(25日),記者從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方面了解到,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已獲準成為國內首家電子貨運機場,中貨航為首家電子貨運航空公司。國內航空貨運將開啟“無紙化”時代。
“電子貨運”究竟是嘛意思?
以往,貨運業務中貨郵艙單和運單必須裝在業務袋里并隨貨物一起運往目的地,中貨航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電子貨運后,從代理人訂艙環節開始,航空公司就使用國際標準的EAP/EAW標志來表明此票貨物為電子貨運貨物。此后的報關、收貨、配載等環節都要按照“電子貨運流程”手冊操作,把“主運單、分運單、貨郵艙單、分艙單、出口貨物申報單、裝箱單、貨物發票、原產地證明”等16種運輸、報關和貿易類的紙質文件,全部摒棄在隨機業務袋之外,通過電子數據傳輸。
既省時間又省錢,好處不少
根據全球范圍內的統計,國際航空運輸業平均每票貨物要辦理多達35份紙質文件,如果把一年內使用的所有航空貨運文件全部累加在一起,足以裝滿39架單機載量超過一百噸的波音747全貨機。
國際航協預測,電子貨運每年可節約航空貨運成本約為49億美元,目前在25個國家推廣。就中國國際貨運市場來講,截至2008年,中國是一個有700萬張主運單交易、貨運銷售額逾280億人民幣的市場,承運總重量403萬噸占全球貨運市場10%。
電子貨運的全面實施能為中國航空貨運業節省4.2億人民幣的文件處理費用,同時行業間接獲益40億人民幣。目前,全球平均貨物運輸時間為6.5天,實施電子貨運后將節省一天的時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