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媒報道,金融海嘯后,中國被視為最具增長潛力的航空市場。去年內地機場吞吐量各項指標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旅客吞吐量較2008年增長19.8%,國內航線增幅更達22%。貨郵吞吐量則上升7%。國際飛機市場一向由歐美兩大生產商主宰,即美國波音及歐洲空中巴士。“肥水不流別人田”,與其每年花錢買飛機,不如自己生產。
內地大型客機專案于2007年正式立項,到2008年5月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成立,去年完成初步設計方案。最近,國產C919大型客機先鋒用戶工作組更在北京正式成立,獲得國航(753)、南航(1055)、東航(670)出席,以示對國產大型客機銷售工作的支持,但具體訂單數量和價格還未確定。三大航空公司日后改為采購國產飛機,減少向波音和空巴訂購飛機,必然會減少美元債務的需求,人民幣升值對航空股的刺激作用可能相應下降。
來源: 金融界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