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臨港商貿流通網絡


    作者:譚月韶    時間:2010-05-07





     構建臨港商貿流通網絡
    ——“增強責任感 提高執行力”之物流篇


     本報訊 “近年來,我區在物流業方面,重點發展了現代臨港物流業和商貿流通業,但物流企業實力不強,能夠提供全國性的物流服務網絡的企業不多,大部分物流企業只是將新會作為貨物中轉站。”近日,新會區區長吳振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新會區將根據實際情況加快物流業發展,構建強大的臨港商貿流通網絡。


      兩大物流線路


      基本形成


      據介紹,目前新會區基本形成了兩大物流線路:一是銀洲湖沿岸的開發區、古井、崖門等地,先后引入大昌物流、高寶隆物流、亨源化工、海灣倉儲等投資超億元的物流項目;二是江會路、岡州大道、新開公路一帶,落戶了五邑機電五金城、水果批發、正平快運、汽車貿易、廚具、摩托車、古典家具等較大型市場。全區有物流企業200多家,其中外商投資設立的物流企業有18家。2009年,全區貨運量1764萬噸,港口吞吐量1711萬噸。


      但是,新會區在構建大物流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物流園區建設滯后,部分物流區充其量是大企業為自我發展需要而構建的“大車間”,沒有起到公共型物流園區的作用。二是專業市場建設滯后,支撐新會六大產業發展的專業市場基本還沒有形成。


      “《新會區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已基本完成,提出圍繞打造珠江口西岸重要物流中心這一目標,我們將采取一個基地、兩個園區、三個作業區的布局思路,加快新會物流業發展。”吳振鵬表示,一個基地即銀洲湖現代物流基地;兩個園區即古井物流園區、江會路商貿走廊物流園區;三個作業區即司前不銹鋼基地產業物流作業區、大鰲集裝箱制造產業物流作業區、雙水紙業基地產業物流作業區。


      三大物流區域建設


      加快推進


      吳振鵬表示,從近期來看,新會正在以天馬港區、鐵路站場和江會路商貿軸為依托,著重推進三大物流區域建設,并以此構建臨港商貿流通網絡。


      一是推進水道物流。重點是優化銀洲湖現代物流基地,發揮好大昌慎昌出口監管倉入倉退稅等政策優勢,以銀洲湖沿岸相關物流企業為核心,覆蓋各個碼頭作業區、廣珠鐵路和輕軌站場,形成海鐵聯動、水轉陸、水轉水的格局。


      二是推進軌道物流。要抓緊謀劃依托廣珠鐵路貨運站點建設新的物流園區。重點研究三江北部鐵路貨運服務區,通過建設疏港快速路,連接江門南站(新會站)與新會港區,加快實施區內鐵路接駁線,形成以鐵路貨場經營、大型集裝箱中轉發散為主的綜合型貨運場。


      三是推進通道物流。充分利用水果食品、五金廚具、紡織化纖等專業批發市場和產業集群的優勢,整合江會商貿走廊土地資源,以“騰籠換鳥”方式置換出物流園區發展所必需的土地,建立物流園區,由企業提供倉儲配送、加工包裝、運輸等物流服務。(譚月韶)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