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流涌動抗旱情:昆明鐵路局全力以赴抗旱救災工作


    來源:   時間:2010-04-09





    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給西南五省區特別是云南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災情發生以來,地處云南重災區的昆明鐵路局,把確保救災物資運輸的責任和義務扛在肩上,采取各項有力措施,快裝快運救災物資,確保災區生命線暢通無阻,滾滾抗旱真情在千里鐵道線上涌動。


    暢通無阻的生命線


    面對日益加重的旱情,昆明局提前部署抗旱救災物資運輸方案,成立了以局長、局黨委書記為組長的抗旱救災物資運輸領導小組。同時,他們向全局各單位發出號召,舉全局之力投入抗旱救災,以充足的運力支持云南省抗大旱、保民生、保春耕戰役,確保災區生命線暢通無阻。


    民無糧不穩。大旱造成云南小春農作物受損嚴重,國家緊急從全國調糧支援云南。


    自3月份以來,昆明局日均接入糧食154車近10000噸,主要集中到達昆明東站,超出昆明東站糧食卸車能力2.5倍。昆明局迅速啟動昆明樞紐運輸堵塞應急預案,想盡辦法調集全局勞力、機具支援昆明東站搶卸糧食,采取有效措施緊急疏堵,全力組織糧食搶卸,做到了不壓車、不堵塞,堅決保證不因鐵路運輸原因對地方抗旱救災工作造成影響。


    干旱導致云南水力發電嚴重不足,火力發電壓力巨大,對此,昆明局進一步加強與各大電廠的聯系協調,適時掌握企業電煤存耗及需求,指定專人負責電煤運輸組織工作,對電煤運輸各環節盯死落實,保證有多少,批多少,運多少。同時,在鐵道部大力支持下,調撥350輛剛生產下線的C70新型敞車,專為云南省電煤運輸提供可靠的運力保證,昆明局已經在管內形成8列固定車底服務于電煤運輸,做到有請必裝。


    截至一季度,昆明局共調入糧食50萬噸,成品油接卸100萬噸,增幅達39%;電煤運輸90余萬噸,增幅達15%;化肥外運178萬噸,增幅20%。

    奔向大海的致富路


    旱魔肆虐,大地干涸。旱災導致云南16個州市2500多萬人受災,800多萬飲水困難,農業生產更是難以開展。

    云南省一方面采取多種措施抗大旱,同時作出了勞務輸出抗旱保民生的重大舉措,提出今年要累計轉移勞動力710萬人,從而確保完成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的目標。


    轉移就業之路就是災民的致富路。近入3月份以來,春運的客流還未褪去,昆明鐵路局又迎來了大批外出務工人員的集中出行。自春運結束后,昆明至北京、上海、廣州等方向客流持續在高位徘徊,旅客發送量同比增長84%以上,廣州方向更是增幅達120%,增長一倍多。


    面對持續增長的客流,昆鐵廣大職工拖著備戰春運的疲憊身體,又抖擻精神投入到確保災區人民外出務工的工作之中。


    昆明站每天派出專人,一天三次展開客流調查,為列車加開加掛提供有力依據。同時組織24名機關干部組成6個小組支援售票工作,確保售票大廳窗口全部開放,縮短旅客排隊時間。


    設備單位進一步加強對機車、車輛、線路等基礎設施設備的檢修力度,確保在春運超負荷運轉后的設備安全正常。客運段部門進一步強化進京、進滬、進穗列車服務工作,努力為災區人民營造溫馨和諧之旅。

    大愛無聲的抗旱情


    大災無情人有情。隨著旱情持續發展、災情不斷加重,全國各地支援災區的抗旱物資大批量到達。
    快!加快卸車!昆明局全體干部職工不怕疲勞、連續備戰,以最快的速度確保救災物資最短時間內運到災區。


    3月26日5時36分,由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向云南災區人民捐助的第一列礦泉水專列抵達昆明東站。此時的昆明東站南貨場燈火通明,列車對上貨位,在此等待已久的300多名貨裝人員立刻打開車門,快速、有序地將24960箱礦泉水卸下火車。僅3月17日到3月31日,昆明東站裝卸工馬建成一人就搬運了150噸救災礦泉水,而像馬建成一樣的裝卸職工平均每天要搶卸救災物資近100噸,而他們中的很多人已連續奮戰了近1個多月沒有休息。


    在全力做好抗旱救災物資運輸同時,昆明鐵路局廣大干部職工積極踴躍地奉獻愛心,捐錢捐物支持抗旱救災。

    3月26日,昆明電務段退休職工李細華、張林祥等老職工在未接到單位通知的情況下,主動將500元愛心捐款送到單位。


    3月27日,一個由昆明客運段職工及家屬260多人自發組織的車隊浩浩蕩蕩地駛進石林縣石林鎮長夸小學,把抗旱救災的600多公斤大米和700多件礦泉水等物資親自送到了長夸小學。


    4月1日,昆鐵公安民警來到了曲靖市馬龍縣舊縣鎮照和村委會,為災民送來價值3萬余元的12臺抽水泵及100箱飲用水,并為災區送上精彩的文藝演出,增添了鄉親們戰勝旱魔的決心……


    大愛無聲匯成涓涓細流,鐵流涌動抗旱真情!截至目前,昆鐵職工共為災區人民捐獻救災款250余萬元,向災區人民獻出了昆鐵干部職工的一片愛心。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