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子商務“教主”馬云涉足物流業的時候,一直被冠以沉悶、缺乏激情的物流行業立刻成為了眾人聚焦的對象。
3月29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戰略投資國內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星晨急便速遞有限公司(下稱“星晨急便”),不過暫未透露具體投資金額及占股比例。
據了解,星晨急便誕生于2009年3月,現已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32個運轉中心,50多個中轉站和分撥中心,網點數量達1500余個。
突破發展瓶頸
電子商務實際上是三個流程的集合,即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其中物流被認為是電子商務最難攻克的障礙。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下稱“阿里巴巴”)與淘寶網專注信息流與訂單流,支付寶專注資金流,而物流一直是困擾著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的難題。
淘寶網副總裁張勇指出,網上購物的最終物品是要落地的,除了少數的虛擬產品不需要物流,可直接在網上進行物品的劃轉,絕大多數消費品都需要物流遞送。在這個過程中,物流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決定了消費者網上購物的體驗,而消費者的體驗直接影響其對網購的看法。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構成了整個網絡購物體驗的循環,缺一不可。
而自建物流體系所需的巨大資金以及技術、人力的投入,也讓許多電子商務機構望而卻步。馬云亦認為物流并不是自己的強項,決定尋找一家能夠承擔重任的合作伙伴。
據《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了解,要想與淘寶網合作成為“推薦物流供應商”,條件非常苛刻:快遞公司每年要向淘寶網支付24萬元的“信息服務費”,同時還需簽訂排他性條款,與淘寶網合作的快遞公司將不得再承接淘寶網競爭對手的業務。一方面,不太人性化的協議使得快遞公司們對與淘寶網的合作方式心存不滿;另一方面,物流服務供應商較高的價格和與之不相符的服務質量,引起了眾多淘寶網買家的不滿。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末,快遞公司們集體宣布針對淘寶網賣家漲價,調高運費價格,以此來發泄長久以來對與淘寶合作方式的不滿。雖然淘寶網贏得了這場博弈,但是,與快遞公司并不十分滿意的合作現實讓阿里巴巴集團意識到,擁有一家自己掌控的物流公司顯得格外緊迫與重要。
張勇介紹,自2009年以來,淘寶網聯合國內優秀的物流企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與第三方建立了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完成從淘寶網訂單流轉到實物包裹遞送的服務標準的統一。
至此,一個覆蓋全國的物流網絡在馬云的布局下已經初步顯現。
盈利新模式
從理論上講,電子商務可以串聯起世界各地的買賣雙方,縮短交易的時間和空間,而物流則必須實實在在地完成貨物的位移。
據星晨急便董事長陳平介紹,星晨急便充分吸收了阿里巴巴集團的電子商務理念和淘寶網做電子商務的基本元素,率先提出了物流行業“云快遞”這一概念。所謂“云快遞”,陳平認為就是做快遞物流的核心公共部分,打造的是平臺開放、資源共享、終端無限的理念。按照這一理念,星晨急便組建了信息系統、服務系統、運轉中心、網絡系統。
“阿里巴巴集團入股星晨急便,主要是要解決物流短板,實現信息流(阿里巴巴和淘寶網)、資金流(支付寶)、物流的三流合一。而星晨急便的定位是電子商務配送服務商,所以,雙方都有需求。”對于阿里巴巴集團和星晨急便的合作,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高級咨詢顧問張遠昌如是說。
電子商務專家指出,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后臺供應能力將逐步成為B2C廠商的核心競爭力,加強與物流公司合作聯系更顯得緊迫。電子商務數十年來的發展,技術融合、產業融合、商務協同以及經濟一體化的實踐,充分印證了“融合創造財富”這一判斷。
實際上,融合往往能創造發達經濟中的高端附加值。融合是信息化的本質特征,也是電子商務的關鍵所在,不僅降低了交易費用,降低了社會的協調成本,而且還進一步地促進了分工專業化。就電子商務與物流業目前的發展來看,兩者的分工似乎做得比較好,而融合卻遠遠不夠。
風險猶存
記者調查了解到,近期各路資本都非常關注民營快遞行業。除了阿里巴巴集團入股星晨急便以外,海航集團在2009年成立了大新華物流,一些PE(私募股權投資)和風投亦對物流行業產生濃厚的興趣。
對阿里巴巴集團來說,物流網絡的建立,需時長、投入大,而且管理體系和人才問題亦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物流配送又是電子商務企業的缺憾所在,阿里巴巴集團未來需要在物流部分有更大的話語權。通過入股的方式掌控一家快遞公司似乎是一件堪稱完美的事情。
但是,正如馬云自己所言,物流領域并不是自己的強項。而物流行業本身的發展盈利模式,以及同行業的競爭亦不如想象中的美好。
國內快遞業每年以30%的增速快速發展,目前已形成每年上百億元的市場。從事快遞業務的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已有上萬家,但是服務良莠不齊,價格不一。許多不具備資質的企業也從事快遞業,導致不公平競爭,還有不少代理公司在寫字樓間游走。而資金的缺乏是大型民營快遞企業進一步擴張的最大障礙。一家快遞公司的某位高層表示,許多大型的快遞企業幾乎都在零利潤運作,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也只能通過擴張加盟的方式占領市場。“新一輪快遞行業兼并收購潮能否真正涌現,能否帶來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中國物流協會有關人士如是說。
同時,外資快遞巨頭紛紛登陸,全球速遞業四大巨頭敦豪(DHL)、聯邦速遞(FedEx)、聯合包裹(UPS)及荷蘭天地快運(TNT)均已進入中國,憑借豐富的經驗、雄厚的資金以及完善的全球網絡,已經占據了國內80%的國際快遞業務。
此外,快遞業是一個比較封閉的行業,外界對于它內部的真實情況了解甚少。一方面,目前大多數民營快遞企業都是實行加盟制,對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加盟企業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并不強;另一方面,大部分民營快遞企業在治理結構和團隊建設方面還有待完善。這些對于阿里巴巴集團來說都是潛在的風險。
試圖通過電子商務和物流的結合來尋找新的盈利模式,馬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