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鄞州工商分局邱隘工商所連續接到投訴,稱遭遇快遞潛規則,希望得到工商部門的幫助。工商工作人員在檢查中發現,快遞行業目前“行規”眾多,秩序較為混亂。
先簽字,后驗貨
潛規則成明規則
家住邱隘的邱女士在收到快遞公司送來的貨物時,要求先檢查物品后簽字,但遭到快遞公司派件員的拒絕,結果無法收貨。工商部門在調解中發現,先簽字后驗貨已經成為快遞行業的內部“行規”,快遞公司制作的快遞詳情單上很少看到有提醒收件人“當面點清數量和顏色,檢查物品是否破損,如有問題請勿簽收”等字樣,如果貨物出現問題,消費者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
送貨慢,交貨遲
難討說法索賠無門
臺州來的李女士委托快遞公司給朋友寄一批資料,該公司聲稱最慢3天可以到達,然而李女士的朋友等了6天還未收到。在李女士再三電話催促下,該公司于第8天終于將貨物送到。李女士找到該快遞公司,要求其為延誤交貨的行為給一個說法,并要求賠償。
快遞服務國家標準規定,同城快件送達時間超過72小時(3天),異地快件送達時間超過168小時(7天),就必須按徹底延誤處理,如果快件交了保價,就按照保價賠償,未交保價的按照物品實際價格賠償,但不超過本次服務費的5倍。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快遞公司通常對此采取不理會的態度。
保丟失,不保損失
保價賠付成空談
安徽來的季小姐通過快遞公司投遞一批考研學習光盤給在武漢的朋友,當時保價金額為600元,到達武漢后發現光盤出現破損,季小姐要求快遞公司賠付,快遞公司百般推脫。
“保價說白了就是個擺設。”工商人員調查時,該快遞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快遞業歷來把“保丟不保損”當成慣例。
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在投遞時,要選擇信譽良好,規模較大、正規經營的快遞公司;快遞單據的簽訂不僅要規范,還要如實填寫收件人、聯系方式、保價金額、品名、價值等,并與快遞公司核對;現場檢驗物品是否破損,如有問題盡快聯系投遞人并向快遞公司追償責任;保留快遞票據,遇到維權糾紛時,及時向相關部門申訴。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