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國船東協會表示,由于航運業受到國際金融危機重創,運費和租船價格分別下滑達50%和80%,德國航運企業紛紛陷入新船融資困境,波及在建船舶近千艘。
中、韓船廠正是這千艘在建船只的賣家,一旦德國航運企業無法拿到新的融資,棄單或將難以避免,這對于身處低谷中的中、韓船廠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與此同時,德國聯邦政府卻無意增加救助資金為企業紓困,反而積極求助中、韓政府為德方提供新船融資。一場買家與賣家的拉鋸戰逐漸陷入僵局。
解鈴還須系鈴人“德國航運企業的融資難題,重點在于德國政府和銀行的態度,如果一味的‘無意增加救助資金’,那么中國政府和銀行也不會單方面提供新船融資。”中國進出口銀行船舶融資部業務處處長景芳仙對記者談到。
景芳仙表示,中國進出口銀行是直屬國務院領導、政府全資擁有的國家出口信用機構,是中國三家政策性銀行之一。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進出口銀行為我國造船、航運企業提供了巨額融資,給予了業界強大的金融支持。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政府和銀行會無條件救市,只有德國政府作出承諾,表明積極的態度,才有可能使雙方達成一攬子協議。否則,中國不可能單方面承擔新船融資的風險。
據記者了解,此前德國船東還曾向韓國船廠施壓,要求改單或延期交船,否則將棄單。對此,韓國船廠態度強硬,表示寧可宣布訂單無效,也不會更改訂單條款,并決定將受影響的新船重新掛牌出售。這一度引起歐洲船東極大反響,德國著名船東瑞克麥斯兄弟為此還親自到韓國船廠化解僵局,在涉及龐大的新船改單談判中,他們表現出積極的合作態度,才令事件稍為平息。
韓國船廠的強硬態度代表了亞洲造船界的主流聲音。由奇瑞集團注資的蕪湖新聯造船廠總經理肖軍談到:“目前船廠共有8條德國船東的訂單,船東確實存在融資難的困境,我們也在積極幫助船東尋求銀行的支持。但是,船廠并不擔心棄船,由于每艘船都有首付款,如果棄船船東的損失會更大。而隨著市場行情逐漸回暖,被棄單的船舶還可以低價轉賣其他船東。”
肖軍的話正是德國船東協會所擔心的。此前協會總干事納格爾強調,應避免德方所訂新船被低價轉賣他國,使德企業的競爭對手坐收漁利。如今,本以為有恃無恐的德國政府,在中、韓的強硬態度下,再也無法靠棄船綁架中、韓金融機構,其融資難題正一步步陷入僵局。
運力過剩宜優勝劣汰“在德國航運企業的新船訂單中,集裝箱船型比較多,而集裝箱船正是金融危機中撤單率和閑置率最高的。運力過剩使這類船型早就頻繁出現撤單、棄船的現象。因此,德國航運企業所遭遇的并不僅僅是融資困局,而是整個行業的市場需求問題。”我國規模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金海重工副總裁朱國鋒說。
有媒體報道,在油輪、散貨船、集裝箱船三大主力船型中,集裝箱船是過去兩年中效益最低的。截至今年1月份,全球集裝箱船閑置率仍居高不下,達到151萬標準箱,相當于全球集裝箱船總運力的11.6%。為此,已有業內人士呼吁各國政府,不應盲目救市,應以市場行為調整航運運力和產能,重拾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
對此,中國進出口銀行景芳仙也表示,目前航運市場的確存在運力過剩、產能過剩的問題,因此無論是造船方還是航運企業,中國政府和銀行都不會無選擇地提供融資。
正如業界所認為的,金融危機是造船業、航運業進行結構調整的契機,所以在金融救市的問題上,我們的態度是“救可以,但不可能全救。”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