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去年3月出臺,推動了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在《規劃》出臺一年之際,物流企業翹首企盼的相關細則仍未公布。3年規劃期已過三分之一,政策扶持的作用難免受影響。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近日表示,《規劃》細則出臺日期仍未確定。
受金融危機影響嚴重
今年初公布的一份對全國重點物流企業的調查報告顯示,雖然2009年物流業景氣狀況止跌回升,但物流企業經營困難的局面未明顯改觀。2009年前三季度,物流企業主要運營指標呈普遍下降態勢,貨運量同比下降1.5%,配送量同比下降17.3%,流通加工量同比下降16.5%。與此同時,物流企業效益繼續下滑,主營業務利潤下降17%,近六成企業利潤同比負增長,近一成企業虧損。珠三角等外向型經濟區域的物流需求沒有明顯改觀。
去年頒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因為汽車下鄉、以舊換新、購置稅減半征收等細則及時出臺,在出口依舊低迷的形勢下,通過大力挖掘國內市場需求,一舉扭轉了產業走勢下滑的不利局面。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79.1萬輛和1364.4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和46%,成為復蘇最快的產業之一。與此同時,購置稅減半征收等政策對產業結構的調整效果也已顯現。
業內專家認為,如果《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能及時落實,對物流業的推動作用將十分顯著。《規劃》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為切入點,明確了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以物流一體化和信息化為主線,積極營造有利于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以物流服務促進其他產業發展的思路。依據這一思路,提出了十大主要任務,即積極擴大物流市場需求、大力推進物流服務的社會化和專業化、加快物流企業兼并重組、推動重點領域物流發展、加快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發展、優化物流業發展的區域布局、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銜接與協調、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完善物流標準化體系、加強物流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不過,這些任務因缺乏相關細則而未能落實。
稅收支持政策待落實
作為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惟一的服務行業規劃,振興物流業,對于拉動其他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發展意義深遠。據了解,《規劃》出臺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受國家發改委委托,前往珠三角、長三角和中西部地區考察,圍繞《規劃》提出的“抓緊解決影響當前物流業發展的土地、稅收、收費、融資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調研,并提出60條破解難題的建議,最終上報給國家相關部門的有40條。
在物流企業反映強烈的稅收問題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提出,針對目前同屬物流行業的企業營業稅繳納比例不同的情況(交通企業營業稅率為5%,倉儲企業營業稅率為3%。),建議統一物流業各環節營業稅適用稅率,倉儲等業務參照現行運輸業3%稅率征收。此外,建議還提出,給予物流企業營業稅減半征收的優惠政策,幫助物流企業渡過難關;對物流企業所得稅實行按照一定比例先征后返的政策,返還稅金作為企業發展的專項基金;對購置物流設備的進項增值稅予以返還,對國內急需的進口大型物流設備給予關稅減免;允許物流設備加速折舊并予以稅前列支;簡化國有大型物流企業(企業集團)內部資產調撥、股權轉讓、重組并購等行為的審批程序,免除相關環節稅金。
對推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問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提出,在企業市場化運作的同時,也要對企業進行適當的政策支持。在推動制造企業加快物流業服務的社會化,加大物流企業一體化服務支持力度的同時,政府相關部門也要構建物流服務市場體系和公共信息平臺,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信息共享、標準對接。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細則涉及面較廣,出臺日期仍不能確定。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