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易繼勇10日下午透露,今年上半年我國水運行業改革發展成效明顯,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繼續保持高位增長。
在當日交通運輸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易繼勇介紹,今年上半年,大連、營口、天津、青島、連云港、寧波、深圳等我國7個主要集裝箱鐵水聯運港口完成140萬標箱(TEU),同比增長35%。
易繼勇分析說,高位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港口一體化改革。“在促進區域港口協調發展方面,交通運輸部積極推進開展區域港口一體化發展改革試點,提升了運營效率和資源利用率,避免了區域港口無序發展和同質化競爭。”
他舉例說,江蘇南京以下沿江區域港口發展一體化和廣西北部灣沿海港口發展一體化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浙江省組建了浙江省海港委、海港集團,對省內寧波港、舟山港等五大沿海港口進行大整合,統一營運。“交通運輸部還研究制定了加快推進津冀港口協同發展工作方案,從跨省級行政區域層面推進港口協同發展。”
易繼勇說,水運量保持高位增長的另一個因素是運力結構調整,通過宏觀調控,引導運力有序投放,采用經濟鼓勵措施,淘汰安全環保性能差的船舶、小噸位過閘船舶和老舊運輸船舶,鼓勵新建三峽型船、LNG動力船和高能效示范船。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至今年6月,全國拆解內河運輸船舶近5000艘,拆解老舊海船近1300萬載重噸,實現了國內運輸船舶數和噸位“雙下降”。與此同時,我國還實施了中資“方便旗”船免稅回國登記政策,對41艘、110萬載重噸中資“方便旗”船回國登記申請進行了審核,優化了我國船隊結構。
易繼勇對記者表示,長江江海直達運輸“大門”打開后,也促進了運輸量的增長。首艘江海直達船舶已在舟山開工建造,為分步推進江海直達運輸,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降低運輸成本方面,易繼勇介紹,我國對《港口收費計費辦法》進行修訂,改革國內客運和旅游船舶港口作業費定價模式、改革拖輪費計費方式,進一步規范港口、航運領域經營服務性收費,降低物流成本。
近年來,郵輪運輸業發展在各地風起云涌。易繼勇說,交通運輸部支持地方開展試點示范,推動國際郵輪到港免簽證政策落實和郵輪旅游經營規范化,2016年全國港口共接待國際郵輪旅客218萬人次,比2015年增長79%,成為水運經濟新的增長點。
第一財經記者在上述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國水運基礎設施建設提速。易繼勇介紹,在加快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沿海水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航道公共服務水平等方面,交通運輸部門穩步推進長江干線航道系統整治,全面加快長江主要支流和長江三角洲等高等級航道網項目建設。
與此同時,沿海港口大型綜合性港區、專業化碼頭建設、津冀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港區四期工程、唐山港煤炭散貨碼頭工程等建設加快,海運基礎設施面貌持續改善。
易繼勇對記者說,交通運輸部還制定發布《全國航道管理與養護發展綱要(2016-2020年)》,加強航道資源保護,提升航道保障能力;推廣應用長江電子航道圖,共為404艘三類重點船舶免費安裝長江電子航道圖。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自貿區航運政策的實施,海運國際交流合作也得以加強。易繼勇說,根據國務院自貿區建設的總體部署,在2013年上海自貿區海運試點政策基礎上,將有關政策推廣復制到廣東、福建、天津自貿區和新設立的遼寧等7個自貿區。我國還與美國、歐盟、俄羅斯、韓國、日本、丹麥、加拿大、東盟建立了定期磋商機制,建立了中馬港口聯盟。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